暑期正值旅游旺季,親子游、組團游、自駕游、探險游等等,人們都在以自己喜歡的旅游方式享受假期、放松身心。但與此同時,一部分人對文明的“習慣性忽視”、對自身行為的過度放縱,也為原本快樂的旅行徒增了不少煩惱。在我們旅行的背包里,還應裝著文明,只有文明一路作伴,才有一路的好風景。

不文明源于私心作祟
旅游中的不文明行為多源于自私的心理,是不文明者對規則的漠視和公德意識的缺失。不排隊上廁所,因為我的時間比別人更寶貴;隨地扔垃圾,因為垃圾放在我手里不方便……我們倡導文明旅游,也是希望旅行中的個體都能收斂一己私欲,為公共利益讓渡一部分權利。其實,文明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禮儀,是一種文化涵養的體現,是一種謙讓、一種感同身受、一種易地而處的理解。只有明白了文明的意義,才會有文明的行為。
文明應出于內心自覺
出門旅游本是一件尋找美、發現美、體驗美的好事,休閑游玩的過程也是一個展現自我的過程,游客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反映了個人的文明素養。當然,文明素養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自內而外的自我修煉。出游時,要自我檢點、率先垂范,自覺把文明收入行囊,在旅游過程中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做一個文明有禮的游客,為旅途營造文明氛圍。
對不文明旅游行為應及時制止
要真正實現文明旅游,需要一些制約的力量。違法行為當然會有法律制裁,但法律之外違背道德的行為,也應該受到輿論的譴責。主動站出來喝止不文明行為,遠比袖手旁觀更有意義。文明旅游絕不只是喊喊口號,還要腳踏實地地踐行,不只是有關部門單方面的推動,還需要公民之間相互監督。呵護社會文明,維護公序良俗,大家都不該做旁觀者。
制止“不文明”要用文明方式
當面對旅游中的不文明行為時,我們通常會“愛之深、責之切”,甚至有個別人會以不文明甚至粗俗、暴力的方式制止他人的不文明行為。不做不文明行為的旁觀者是對的,但以文明抵制不文明、用善的方式維護善,才是正確的方式,也更易于為他人所接受,并規避不必要的誤會和沖突。更多地看到公眾道德水準的提升,更多地側重于自我約束、自我謙抑、自我涵養,以文明促文明,這才是正道。
不文明旅游行為應及時曝光
文明旅游要積極倡導,不文明行為也應該及時曝光,從而在宣傳上扎緊文明出游的籠子,培養公眾的文明出游意識。媒體曝光不文明旅游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震懾作用,使人們能夠心中持有戒律??梢灶A見,此舉對于人們文明習慣的養成是會有一定幫助的,文明旅游從觀念到行動上也才會有更多追隨者和擁護者。

宣傳先進典型 媒體責無旁貸
對待不文明行為要靠教育和引導,而在教育引導過程中,以反面教材警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正面典型的引領,這一點不可缺少。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味地批判與譴責少數人的不文明行為,而有意無意地忽略或漠視大多數人的文明行為,也是一種“粗鄙”和“不文明”,既片面又不客觀,更是對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一種掣肘。
文明旅游需要“軟引導”
一方面可以通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注重對公民在個人品德、社會公德等方面的培養和教育;另一方面,要大力宣傳和選樹文明典型,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和引領作用,通過以點帶面、以先進帶后進的方式,讓更多人從文明旅游中獲益,并加入到文明旅游的隊伍中來。
文明旅游需要“硬制度”
每個人的知識水平、道德素養、性格秉性都不盡相同,如果文明旅游僅僅寄希望于個人的自律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在宣傳引導、強調自律的同時,我們必須用好法律這個武器,通過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將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厘清,明確將法律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參與者的身上,為責任追究提供依據。針對旅游不文明現象,我們要綜合利用規定罰金、媒體曝光、文明信用記錄等綜合性懲處手段,倒逼人們形成文明出行的良好習慣,營造文明旅游的濃厚氛圍。

希望每一個正在途中,或即將踏上旅途的人,都能尊重并遵守文明之約,做一個“除了腳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回憶,什么都不帶走”的文明出行人,讓自己成為旅途中的一道美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