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開放時間:
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每周一、二、三、四、日;節假日正常開放,特殊情況具體安排以臨時公告為準。)
詳細地址:
宜都市陸城園林大道29號
宜都市博物館常設展覽有:一、《宜都市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展》
二、《宜都市出土原始社會文物展》
三、《宜都市出土兩漢三國文物展》
四、《楊守敬生平業績紀念展》
五、《李啟斌生平業績展》
六、《賀炳炎上將生平業績展》
七.《宜都館藏書法展》
八.《宜都館藏銅鏡展》
展覽介紹(部分):
一、楊守敬生平業績陳列展
楊守敬生平業績陳列展有三個展廳:
1、第一個展廳展示的主題是“光輝的一生”,迎面是一道談藍色背景墻,前面正中是楊守敬半身坐像。
第一部分:1839—1880年在陸城,白天習商,夜間苦讀。(圖片展示楊守敬75歲像、故居外景、故居陳列展、少年楊守敬夜讀場景等)。
第二部分:1880—1884年在日本,東渡扶桑,操我華藝、收購典籍。(圖片展示駐日使館、楊守敬東渡、楊守敬日本弟子等資料)。
第三部分:1885—1900年在黃岡,黃岡興教,廢書院,興學堂,派留學生出國。(圖片展示東坡赤壁、蘇軾、董必武等資料)。
第四部分:1900—1911年在武漢,兩湖書院執教,勤成學堂教長。(圖片展示楊守敬授課情景、兩湖書院歷史照片等資料)。
第五部分:1911—1913年在上海,上海小憩,著述不止。(圖片展示武昌府民居、起義門、舊上海外灘等歷史資料)。1914—1915年在北京,北京參政事,倡導忠孝節義。(圖片展示舊北京街景、袁世凱和黎元洪像、楊守敬與楊先梅像等歷史資料)。
2、第二個展廳展示的主題是“杰出成就”,按楊守敬的五大成就輿地學、金石文字學、版本目錄學、藏書、書法分類展開:
第一部分:成就卓著的歷史地理學家,《水經注疏》、《歷代輿地沿革圖》等三十多部著作陳列。他糾正了清江源頭在四川奉節的錯誤說法,實地考證了清江源頭在湖北恩施利川。他醉早將“三峽”命名為西陵峽、巫峽、瞿塘峽。
第二部分:造詣頗深的金石文字學家,《望堂金石錄》、《湖北金石志》等著作展示,魯迅重訂的楊守敬《寰宇貞石圖》著作展示。
第三部分:頗富盛名的版本目錄學家,《日本訪書志》、《叢書舉要》等著作展示。
第四部分:近代的大藏書家,他的藏書有四十多萬冊,孤本就逾萬冊。
第五部分:書法家,他的書法不僅在國內影響很大,尤其是在日本,被日本書法界稱為“日本現代書法的鼻祖”。日本弟子世系圖展示。楊守敬一生的著作有91種。
楊守敬著作表展示。
3、第三個展廳展示的主題是懷念楊守敬:
(1)中日楊學文化交流成就、主要工作成果展示。五次接待日本朋友的資料。
(2)日方書法作品展示,日本朋友在《書論》等專門研究楊守敬的雜志、書籍上出版研究宣傳楊守敬成果概述(文字、照片)。
(3)國內外著名的書法家贈送給我館的書法作品。涉及楊守敬的出版物、書籍、論文及館內刊物展示。1986年,我館就成立了楊學研究會,至今已經出版《楊守敬研究》近100期。
(4)楊守敬墓地在陸城龍窩村四組。
(5)《楊守敬集》共27冊(現已經出版了13冊),由首都師范大學謝承仁教授主編,湖北人民出版出版發行。
(6)楊守敬八條屏:是楊守敬摘抄《水經注》中袁山松的專門描寫三峽風光的文章。
二、宜都出土地下文物陳列展
宜都出土地下文物陳列展有四個展廳:
1、第一個展廳展示的是精品文物。
全國著名書法家贈送給我館的書法作品:徐無聞、周韶華、李夫全、柴建方、虞逸夫等大師的書法作品展示。
宜都境內出土的各個朝代的陶器、瓷器,其中有西晉陶器,宋代陶魂壇、陶屋,清代瓷花瓶、溫酒器等。秦朝至民國的貨幣,銅鼓,銅鏡,銅盆,銅帶鉤,玉佩,玉餅,金釵,金手鐲,商代早期的青銅器,虎鈕錞于等珍貴文物展示。
2、第二個展廳是宜都出土舊、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展示:
舊石器時代出土的單刀、刮削等生活用品,長陽人的老鄰居九道河原始人。人類進化示意圖。復制的古猿人生活區。
城背溪遺址、紅花套遺址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器、骨器。城背溪遺址出土的7500年前的陶罐、陶鼎、石釜。
3、第三個展廳是宜都出土兩漢時期的文物展示:西漢漆耳杯、漆具,岑床,陶鼎,陶壺,陶爐,陶井,彩陶,復制的西漢地主莊園經濟模型。東漢的陶圈、陶豬、陶碓。
4、第四個展廳是宜都出土三國時期文物展示:三國時期陶爐,陶俑,漆盤,木牘,銅器,呂敬夫婦合葬墓出土的漆器、瓷碗等。在宜都陸城辦事處出土的三國偏將軍墓復原展示。
三、賀炳炎上將生平業績展
宜都市委、市政府在賀炳炎將軍逝世五十周年之際,為紀念將軍的豐功偉績,在宜都市博物館專門成立了賀炳炎上將生平業績陳列室,舉辦了《賀炳炎上將生平業績陳列展》。
展覽分三個部分:
1、第一部分:家鄉足跡,桑梓親情。
賀炳炎將軍半身塑像。賀炳炎將軍1913年生于宜都市松木坪鎮江家灣。1951年賀炳炎將軍回鄉探親與家人合影等歷史照片展示。
2、第二部分:百戰忘我,功勛卓著。
他在歷次革命戰爭中屢建奇功。在1935年長征瓦屋塘戰役中不幸被敵人的機槍射斷右臂,成為了全軍聞名的“獨臂將軍”。1937年10月,他指揮八路軍120師716團在雁門關戰役中大敗日軍,獲得雁門關取得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賀炳炎將軍生前使用過的軍襖、毛衣、提包等文物展示。
3、第三部分:功垂青史,英魂永存。
1960年7月1日,賀炳炎將軍因病在成都逝世。成都磨盤山公墓賀炳炎墓全景。
宜都市委、市政府為紀念賀炳炎將軍,在他的出生地宜都市松木坪鎮江家灣成立了賀炳炎紅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