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大米制漿煮熟,用漏勺漏入涼水盆中而成。因頭大尾細形似蝦,故此得名。用它配入紅糖水,是夏季解渴佳品,香甜軟嫩,入口冰涼。
相傳很久以前,三峽邊居住著一戶彭氏母子。一年冬天,大雪紛飛,年邁的母親病了,很想吃一口河邊的小蝦。兒子聽后便冒著嚴寒來到河邊,想給母親撈蝦。到河邊才發現,河面早已結冰,不管他怎么用力也敲不開冰面。心急之下他索性解開衣衫,躺在冰面上用身體融化冰面。沒多久,他昏過了去。在夢里,一個白胡子老者對他說:你不是要蝦嗎?我教你……小伙子忽地醒來,飛奔回家按老人的方法做好小蝦,一口一口喂母親喝下,母親奇跡般蘇醒過來。后來,小蝦制作方法在民間流傳開來,人們稱之“彭桂花涼蝦”或“孝子涼蝦”。
崇尚孝道不分年代,如今涼蝦已融入四川人的生活。夏天一到,四川很多地方都有賣涼蝦的,人們走熱了累了,來上一碗冰鎮涼蝦,著實痛快。通常賣者都不小氣,將湯湯水水齊了碗邊;滿滿的一碗,端在手上,食客得先喝一大口才不至于將湯水弄到身上,也算是對賣者手藝的贊賞,而賣者自會得意地看著你品嘗他的手藝。
當地人吃得不經意,作為異鄉客卻不免好奇。那日從峨眉山下來,行至半山腰已然氣喘微微,步子也緩下來。恰逢山路邊有一家食攤,老板娘早已脆生生吆喝起來,于是3元錢一碗涼蝦成歇腳首選。白白小小的蝦兒團在糖水中,糯糯冰冰滑滑溜溜地入口便直鉆入腹中,涼意霎時從心底里滋生開來,那滋味甜甜的涼涼的,令人神清氣爽,倦乏之感頓消。涼蝦因其小、滑、糯、爽,可飲可吃,可小口喝也可大口吞,感覺各有不同。在我看來,這涼蝦不是百分百像蝦,倒更像一只只白白嫩嫩的蝌蚪,跳躍著,有點齊白石畫中順山泉跳跳而來的小蝌蚪,很是寫意。
一行人中,有一對情侶,小伙子第一碗涼蝦囫圇落肚,第二碗慢將下來,忽然對女友說:“你慢慢吃,讓它停在舌頭上,有點像……像接吻的感覺。”女孩子騰地一下臉紅了,周圍的人聽到也笑了。誰想到這小小一碗涼蝦還能與隱秘溫馨的記憶掛上鉤呢。
說笑間,向老板娘請教涼蝦的制作方法。老板娘爽氣,一一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