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峽苕酥以三峽地區土家民間傳統食品“苕絲糖”為基礎,用紅苕、鮮糯米、雞蛋為主要原料,采用土家民間傳統工藝精制而成。提起三峽特產,當然不能缺少三峽苕酥。
三峽苕酥保留了鮮紅苕熟化后的特有香氣和風味,口感酥脆,甜味適中,爽口化渣,老少咸宜。產品風味獨特,營養豐富,老少皆宜,包裝古樸精美,地域特色顯著,深受本地市民和來三峽旅游的中外游客的青睞。
中醫入藥
紅薯塊根有白色、黃色、淡紫紅色等不同。中國各地均有栽培。冬季采取,洗凈,除去須根鮮用,或切片、曬干備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補脾益氣,寬腸通便,生津止渴(生用)。
[參考]含糖類、維生素C、胡蘿卜素(紅皮黃心薯所含較多)等成分。
[用途]用于脾虛氣弱,大便秘結;肺胃有熱,口渴咽干。
[用法]生、熟皆宜,吃法很多。
[注意] 該品生、熟性能有別,已如前述。諸薯中,白心者味稍淡,但質脆多汁,生食較好。黃或紅心者味較甜,但質緊實,汁略少,以熟食為好。
“中滿者不宜多食,能壅氣。”(《本草綱目拾遺》)胃酸多者亦不宜多食,多食令人反酸。素體脾胃虛寒者,不宜生食。
[附方] 紅糖煮番薯:番薯500g,紅糖60g。加水適量煮至熟透,食薯喝湯。
源于《金薯傳習錄》。其中說:“酒食內傷,因濕成熱,因熱成黃者,用此薯煮食,其黃自退。”現變通如此,亦可作黃疸(病毒性肝炎)的輔助治療。
相關研究
食物纖維,對于現代人來說顯得尤為寶貴。醫學研究證實,缺乏具有通便作用的食物纖維,可誘發各種生活習慣病和大腸癌。紅薯經過蒸煮后,部分淀粉發生變化,與生食相比可增加40%左右的食物纖維。多種不溶于水纖維的增加,可有效刺激腸道,促進排便。
人們在切紅薯時會發現 ,從皮下會滲出一種白色液體。這種白色液體中的紫茉莉"甘弋",具有緩下作用。食物纖維與紫茉莉"甘弋"的作用相加,使得紅薯的通便作用具有不急不緩的良好效果。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紅薯具有消除活性氧的作用。活性氧,是誘發癌癥、衰老和動脈硬化的原因之一。
一項針對小白鼠癌細胞的試驗顯示,在總共82種用于試驗的多種蔬菜汁及植物成分中,紅薯抑制癌細胞增殖的作用醉明顯。此外,紅薯還能抑制肌膚老化。利用小白鼠進行的動物試驗證實,紅薯中的綠原酸,可抑制被認為能導致出現雀斑和老人斑的黑色素的產生。
缺少蛋白質和脂質,是紅薯的不足之處。在人們不再把紅薯作為主食的今天,這一缺點完全可以通過其它膳食加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