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節期間,單位組織我們去農家樂一游,嘿,我們在那里劃船、釣魚、挖野菜,還吃到了紅軍餐——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幾乎所有游客都點了這道特色餐來慶祝祖國生日。
那是一個休閑農莊,據說老板是一位老紅軍的后代。服務生說老板的祖父是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的,老人在新中國成立后,經常被一些學校請去講憶苦思甜課,以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用野菜充饑來教育后代……服務生說我們即將吃到的紅米飯,是井岡山的正宗紅米,又名叫“胭脂米”,它口感雖粗糙,但營養豐富,有高含量的蛋白質,對健脾、益腸胃有功效;南瓜是本地黃南瓜,有解毒、助消化、降血糖、抗癌等作用,益于人的身體健康……說得各位不吃都不行。此時,餐廳里播放著革命歌曲《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紅米飯那個南瓜湯喲,挖野菜那個也當糧啰,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啰!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嘿……”會唱的,不會唱的都跟著哼起來。
當熱騰騰的紅米飯、南瓜湯端上桌時,我深吸了一口氣,感覺香入肺腑,我用筷子挑起一團紅米飯往嘴里送,一咀嚼,口感的確粗糙,與絲苗米比,那是地道的粗糧,再喝一口南瓜湯,甜膩了,沒一點油鹽味,心想,偶爾喝一回都難以下咽,而紅軍是餐餐喝啊,真是難為了他們!還有秋茄子,沒放油鹽怎么吃?記得讀寄宿時,學校食堂里經常吃茄子,那是用大鍋水煮出來的,看不到油星子,而茄子是醉吃油的蔬菜,那個味簡直如同嚼海綿,但鹽還是舍得放的,所以,有鹽味的海綿還能湊合著吃,但不愿多吃。而紅軍餐里的秋茄子,是“寡淡的海綿”。我努力地咽下了一塊,卻不敢再來第二塊。這時,我看到鄰桌的女孩偷偷把口中茄子吐了。這時服務上走過來說:“這些菜我馬上拿回去重新加工,這只是讓大家品嘗一下當年紅軍餐的滋味,記住當年紅軍戰士經歷的艱苦生活!”
很快,再上餐桌的南瓜湯、秋茄子,其色澤不同了,黃的湯里浮著油星,紫的菜里油光光的,一喝湯,味鮮了;一嚼茄子,軟糯可口。一結賬,特劃算,紅米飯1元,南瓜湯2元,秋茄子4元,看,紅軍餐就體驗了。大家嘴一抹,說“吃一頓紅米飯,喝一次南瓜湯,唱一首紅軍歌,憶一段紅色史,值!”
我很佩服這位農家樂老板的苦心和創意。現如今,許多單位都愿意組織大家體驗紅色旅游,遠赴革命圣地。其實,只要有心,不出遠門,也能做一次紅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