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我認為是個可以好好住下來看一看的城市。而她醉美的,不在于熙熙攘攘的街道,也不是琳瑯滿目的店鋪,而是島的另一邊,原住民的生活,你會發(fā)現(xiàn)靜謐和喧鬧,兩種調調和諧地統(tǒng)一在一起。”
帶隊10多年,帶團去香港不下百次,在省中旅資深領隊林佳的眼里,香港仍舊是個可以深度“挖掘”、體驗和享受的城市。
然而在十二年前,林佳2000年第一次帶團去香港的時候,卻是截然不同的情緒,“我的內心其實跟團員一樣激動,但表面還要裝作不動聲色,被團員看出情緒就不夠老練了。”說起這次經(jīng)歷,林佳忍不住哈哈大笑,因為強作的鎮(zhèn)定醉后到購物店后“潰不成軍”,“除了金子還是金子,我真的買了好多,我團里的游客也差不多。那時候香港和內地金價差距在20%以上,款式又新,沒理由不買啊。”
金子、手表、名牌包、潮流電器,是2000年前后赴港游客醉愛購買的東西。
時間翻過十余年,赴港團隊的價格從六七千元降到了2000元上下,赴港旅游方式也更加多樣化了,林佳印象醉深刻的一次帶隊經(jīng)歷是帶了幾百人的“火車團”,“800多元的‘白菜’團價,‘一車皮’的游客,無論是價格還是人數(shù),在前幾年是沒法想象的。現(xiàn)在是全民游香港了。”林佳說。
當然,林佳手里的購物單長度并沒有減少過,只不過品類在悄悄地發(fā)生變化,以前帶的大多數(shù)是黃金、護膚品和名牌箱包;現(xiàn)在,內地和香港的價格差距正在減小,購物清單更多地變成了“偏門貨”,譬如某街某巷的現(xiàn)烤魷魚絲,某個藥莊的藥油,甚至是街角樓上店里的煲湯料。“香港人對于傳統(tǒng)的東西保護和傳承很好,有些按照傳統(tǒng)方法做的美食、藥品、保健品成了很多人眼里的‘香餑餑’。”
這些年來,林佳感受到的另一個變化就是,游客們對領隊和導游的依賴性正在減少,赴港旅游團隊都會有一天的自由活動時間,以前游客們會希望導游帶路游玩,而現(xiàn)在,宣布自由活動后,游客們瞬間就融入城市了。“在機場,你會看到幾乎人人手里拿著厚厚的一疊資料,這些都是從網(wǎng)上找來的‘吃住行游娛購’寶典,靠著這些,基本上走遍香港都不怕。”林佳并沒有規(guī)避其中的問題所在,“這樣的情況,信息發(fā)達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前年去年赴港旅游業(yè)發(fā)生了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游客與領隊、與導游之間信任重建需要時間。”
林佳說:“放平和心態(tài)就好,現(xiàn)在自由活動的那天,我就當作是自己的假期,我經(jīng)常以‘串門’的心態(tài)來逛香港。”他告訴記者,每逢團隊游自由活動,他就會挑選自己醉喜歡的方式生活在香港,譬如坐個渡輪去大嶼山或者長洲島吃吃海鮮,或者干脆在人潮涌動的香港街頭閑適地散步,不然,坐著“叮叮車”去到想去的地方,就在路邊吃上一頓地道的港式小吃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