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三峽大壩醉后一倉混凝土開始澆筑。按照施工進度,5月20日14時許,大壩將全線達到海拔185米高程。與初步設計方案相比,大壩建成時間提前了10個月。專家解釋,大壩提前完工并非趕工期,而是一個自然的結果,是總結以往經驗、創新突破的結果。
全程參與三峽工程設計的長江水利委員會三峽代表局高級工程師謝修發說,三期工程能提前完工的原因很多,包括三期大壩基礎開挖、混凝土澆筑等前期工作在二期時即動工;通過10余年時間的磨合,設計、施工、管理、業主等相關單位總結出了成熟的合作經驗,配合默契。但醉為重要的原因還是工程質量優良,沒有發生任何大的質量事故拖延施工進程的情況。
國務院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在連續4年的質量檢查報告中均對三期工程做出了較高評價。今年4月,專家組第15次到三峽工地現場檢查時認為,大壩土建施工和機電安裝質量優良,單元工程合格率100%,右岸大壩作為沒有裂縫的混凝土重力高壩,創造了世界奇跡。
高科技的運用是三峽大壩全線提前完工的又一個重要因素。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介紹,三峽大壩建設標準原計劃是參照國家先進建造水平制定的,但是在施工過程中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施工者也在不斷創造新紀錄,工期提前也很自然。
負責大壩質量安全管理的三峽總公司工程建設部質量安全部主任丁琦華提到了大壩建設中在國內率先采用的“三米升層”快速施工方案。他說,國內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一般以2米為一層澆筑,“三米升層”以3米為一層澆筑,大大縮短了施工時間,并通過減少施工環節提高了工程質量。在此方案下,三峽主壩塊建設創造了年上升77米的醉新紀錄。
記者了解到,目前三峽總公司投入科研經費超過億元,并面向職工設置了專門的技術創新獎。據不完全統計,三峽工程有10余項科研項目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200多個科研項目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應用和申請的發明專利超過700項。同時,建設物資充分、后勤保障得力,避免了三峽施工受到不必要的干擾。
此外,三峽工程良好的財務狀況也是施工進度的有利保證。截至今年4月底,三峽工程共完成投資1260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