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游客熱愛出游并舍得花錢,他們強大的購買力,為暗淡的世界經(jīng)濟增添顏色。2011年,每個中國游客平均在澳大利亞花了4.67萬元人民幣,在美國花了4.47萬元,在法國花了2.36萬元。而在中國國內(nèi),自1999年推出黃金周假期以來,國內(nèi)旅游市場風生水起,2011年營收高達2.25萬億元。
隨著中國人消費能力的增長與消費觀念的變化,這些數(shù)字依然在不斷刷新。剛剛結(jié)束的中秋國慶長假是中國人的出游旺季,媒體再次聚焦中國游客。
據(jù)報道,美籍華裔朱莉醉近經(jīng)常陪伴中國赴美旅游的游客在紐約第五大道的名牌店采購,游客采購的物品中不乏高檔西裝、鉆石首飾等。第五大道上阿瑪尼旗艦店的導購梁早弘說,中國游客消費近年來增長很快,估計要占店里銷售總額的三分之一。
世界旅游組織的資料顯示,2000年到2010年,國際游客在美國消費市場所占比例從17%下降到11%。與此相反,中國游客在美國消費則逆勢上升,為美國經(jīng)濟帶來了新活力。美國旅游協(xié)會統(tǒng)計,平均每個中國游客的消費額為6000美元,而世界其他國家游客平均消費額為4000美元。
近期歐元貶值給赴歐留學、旅游、“掃貨”的中國人帶來了福音。王先生剛從歐洲旅游回來,此行他買了一個普拉達的包,讓他省了近2000元人民幣。而在巴黎春天百貨公司的路易威登和普拉達專柜,“90%以上排隊的是中國人,我買了一個路易威登包、一個普拉達包,光排隊就用了一個小時,”王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