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古蓮文化街 李果 攝
廣西桂林山水名揚天下,但桂林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歷史底蘊外地人不甚了解。11月1日,記者來到剛剛開街的桂林市古蓮文化街,在約200米長的街道上,通過浮雕、銅像、石刻文字敘述相結合的方式,集中展示了桂林古代歷史文化。
之所以將該文化街命名為“古蓮”,是因為所選故事皆選自清代以前;故事內容展現的均為桂林當地官員清廉的事跡。因此“古蓮”取北宋著名文人周敦頤《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愛蓮(廉)”之意。在古蓮街,數十幅壁畫、雕塑一字排開。既有“父子進士”、“四代翰林”、“五代知縣”等取材于桂林靈川縣江頭洲“百年清官村”的廉政故事,也有桂林歷史上的4位宰相等19位官員的為政風范。
廣西師范大學的學生小莫一路走走停停觀看石刻上的文字,她告訴記者,盡管是地道的桂林人,但以前對桂林的歷史卻不太了解。自從有了這條文化街,從頭到尾走上一遍,近千年的桂林歷史就一目了然了。在“三元及第”四個大字的牌匾下,中國科舉史上醉后一位“三元”狀元陳繼昌的銅像更是成了許多父母告誡孩子好好學習的“教育基地”。
據附近的居民介紹,古蓮街原是當地有名的“嘻哈街”,聚集了許多跳街舞的青少年,墻上也滿是涂鴉。盡管年輕人樂在其中,但老年人卻覺得不堪其擾。如今,古蓮街開街了,“嘻哈”的喧鬧被深厚的歷史積淀代替,不僅贏得了市民的好評,街道的回頭率也提升了不少。
桂林作為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自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至清光緒31年(公元1905年)的1300年間,桂林共出了600多名進士和8名狀元,居廣西各州縣之首。至今這段歷史依然讓桂林人引以為傲。
已退休的桂林日報攝影記者蔣士貴對每一則故事進行仔細拍照,他對桂林歷史充滿了自豪。他回憶起自己在安徽一個縣城的經歷,當地人向他介紹那里共出80多個進士,而蔣世貴則頗顯驕傲的回應:“我們桂林全州縣有143個進士,臨桂縣就更加多了?!笔Y世貴認為古蓮文化是桂林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古蓮文化街所處位置正好在廣西師范大學旁邊,對青少年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