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只有10年,被市民游客認為是西湖邊標志景點之一的集賢亭,在昨天午后的那場雷雨中,倒了。
而這一天,與8月12日河坊街牌坊倒塌僅僅相隔一個月。
集賢亭為木質結構,雙重檐、歇山頂,由六根柱子支撐。扛過多次臺風蹂躪、經歷過十年風雨的漂亮亭子,怎么會突然倒掉?是風雨過大?是內部有恙?是蟲害作祟?還是當初的設計不夠嚴謹、存在安全隱患?
帶著這些問號,記者向西湖景區有關部門一一求證。
集賢亭是被大風吹倒的嗎?
西湖景區:當時瞬間風力大過臺風
對集賢亭倒塌及景區部分樹木倒伏,昨天傍晚,西湖風景名勝區官方回應稱:
昨天下午1點左右,杭州突發強對流雷雨天氣,西湖邊風力驟然增大,瞬間風力大過臺風。一公園內的“臨水射亭”集賢亭忽然倒塌,柱子從中間折斷。湖邊部分樹木被雷電、大風攔腰折斷,更有已用支架加固的大樹被大風吹得拔根而起。據統計,湖濱景區共有景觀樹及行道樹喬木27棵倒伏,斷枝數棵。
昨天在現場,多位目擊者向記者證實,亭子倒塌,是東向的承力柱先斷裂的,繼而“拉”著亭子倒向西湖中。
湖濱管理處基建科科長邵寧現場解釋:接到省氣象局“黃色預警”之后,現場管理人員立刻對游客進行疏散。昨天的瞬間風力非常大,達到了8級以上,比臺風“海葵”來襲時還大,而集賢亭位于西湖水面,風力較岸邊尤甚,亭子頂不住這樣的狂風。邵寧說,樹木可以通過鋼架支撐來加固,而亭子在短時間內無法進行加固支撐,風力太大,亭子頂部受力不穩,導致柱子從中間部位斷裂發生了倒塌。
亭子倒塌是否與蟲害、潮濕腐蝕有關?
工作人員稱:河坊街牌坊倒塌后,集賢亭曾全面體檢,健康狀況良好
河坊街牌坊倒塌后,集賢亭曾經進行檢查和維護保養嗎?白蟻、木蜂是否“吃”過集賢亭?挑出湖面,潮濕氤氳,集賢亭梁柱是否出現潮濕腐爛等情況?
湖濱管理處基建科科長邵寧稱,集賢亭倒塌時,仍然保持原有結構,木質柱子并未出現腐爛。
景區工作人員說,河坊街牌坊倒塌后,西湖景區對木結構建筑、木石結構建筑做了一遍地毯式檢查,集賢亭也在其中。經過對樓閣、榫卯、瓦頂的細細檢查,沒有發現有白蟻、木蜂、潮濕腐爛等情況出現。不過,因為有木柱上有“到此一游”等涂鴉,醉近為亭子做了油漆保養。
“木蜂(一種愛吃木頭的蜂)吃過的木頭,輕輕一碰,都是木屑;而白蟻嘴下的梁柱,掉下來的木頭碎渣是一串串的。”工作人員說,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很容易就可以被發現。
工作人員說,古建筑和仿古建筑的保護原則都是“誰使用、誰負責”,按照不同的損害程度,分三個級別:小病隨時修、保養性維護需備案、大修則報上級審批后進行。“木結構建筑,景區規定每個月定期檢查。實際上,我們自己都每天觀察、記錄。”
上月倒塌的河坊街牌坊與集賢亭是同一家設計公司嗎?設計是否靠譜?
知情人士回答:全榫卯結構的六柱木亭,好比桌子安放地上穩當當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集賢亭與上月倒塌的河坊街牌坊,當初都由同一家設計院設計。
但與河坊街牌坊木柱直接插入混凝土基座的結構有所不同,集賢亭采用老底子的全榫卯結構,沒用一根釘子,稱得上是原汁原味的仿古建筑。
記者找到了專業人士老楊,他說,集賢亭為雙重檐、歇山頂、六根木柱支撐,造得特別漂亮。
2003年,因開挖西湖隧道,隧道從亭下經過,集賢亭曾被拆、后重新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