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索賠如何少吃“啞巴虧”?
暑期正值出游高峰,旅游事故頻頻發(fā)生,但游客索賠的過程卻繁瑣而艱難。
近期,記者不斷收到游客關于在景區(qū)受傷難以索賠的投訴。他們申請索賠時,或在人生地不熟的景區(qū)遭遇管理人員的冷遇;或因為假期有限,耗不起賠付需要的時間,只能吃“啞巴虧”。參加境外游的游客在要求索賠時,尤其尷尬。重慶市旅游局介紹,該局接到過多起境外乘坐游艇導致身體受傷,旅行社和當?shù)鼐皡^(qū)推諉扯皮,不愿理賠的投訴。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重視維權,旅途遭遇意外時投訴和索賠意識日漸增強。但出行前理清保險細節(jié)、和旅行社簽訂明確保險內容防患于未然的游客并不多。
據(jù)介紹,目前我國的旅游保險主要有3種:一是旅行社責任險,由旅行社繳費,在旅行社有過錯時,責任保險公司才會實施賠償;二是旅游意外險,由旅游者自行繳費以減少出行風險;三是高風險投保,也是旅游者自行繳費。但無論是旅行社還是游客,購買旅游類保險的比例都極低。
由于缺乏旅游保險業(yè)這一第三方托底,旅行社和景區(qū)往往會在游客索賠時逃避、推諉責任。
制定一份旅游攻略是不少游客在規(guī)劃假期時的必要工作,而旅游監(jiān)管管理部門提醒游客,要特別關注“旅游保險攻略”。
不少景區(qū)的門票費用中,含有保險費,但并未明確標出,游客在購買門票時,可就保險費用一項提出特別咨詢,以便在索賠過程中,作為依據(jù);由旅行社繳費的旅行社責任險也是對游客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護,個別旅行社節(jié)約成本并未購買,游客應在出行合同中明確保險細則,并保管好合同以備維權;在簽訂旅游合同時一定要慎重,要仔細閱讀合同內容,尤其要注意旅程安排及違約責任。同時醉好能買一份意外險,以便多一份保障。
此外,旅游監(jiān)管部門還特別提示游客,出門乘坐交通工具,一定要系好安全帶,使用水上交通工具時,要穿好救生衣或套好救生圈。在國外乘坐旅游車時,不乘坐第一排的工作人員專座,此專座只有工作人員保險,游客乘坐發(fā)生意外得不到賠償。
對于自助游出游的人員,倡導游客購買自助游意外保險,明確保險對象、理賠細則,對各方在出游過程中的權責進行具體約定,這樣才能在維權過程中有據(jù)可依。(新華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