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三峽蓄水后將給我們帶來什么
三峽訊:5月20日,三峽大壩全面建成,海拔高程全面達到185米;2006年汛后,三峽大壩將蓄水到156米。這些變化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么?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防洪庫容相當于大半個洞庭湖
2006年5月20日,三峽大壩全線達到185米,這意味著完全意義上的“截斷”了長江。三峽蓄水到156米時,防洪效應真正初步顯現。水庫在135米到156米水位之間運行,可利用預留的防洪庫容將達到110億立方米,相當于大半個洞庭湖。
屆時,三峽水庫將在國家防總的統一指揮下,發揮一定的防洪效應。到2009年后水庫水位可蓄到175米,三峽水庫總庫容達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0億立方米,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將得到充分體現,有效緩解長江中下游地區千百年來的“心腹之患”。
一臺發電機組每天多掙75萬元
三峽工程下閘蓄水達到135米后,三峽大壩上下游形成65米的落差,形成120多億立方米庫容,其電力蘊藏量與葛洲壩電站相當。
2003年三峽工程共有6臺機組投產,相當于當年全國電力新投產裝機容量的四分之一,創造了一年內連續投產6臺70萬千瓦大型機組、裝機容量420萬千瓦的世界紀錄,2003年發電量達86億千瓦時。截至2006年2月10日10時,三峽電站累計發電量達到1000億千瓦時。
三峽工程蓄水至156米高程,將大大增強三峽機組的發電能力。屆時每臺機組每天的發電量將比現在增加近300萬千瓦時。以上網電價0.25元計,蓄水156米,一臺發電機組每天將多創造價值75萬元人民幣。
船閘通過能力短時間有所下降
大壩蓄水到156米后,其航運效益將進一步發揮。三峽船閘將于明年完建,完建后三峽船閘將由現在的四級運行改為五級運行,運行方式更加標準。蓄水到156米后,長江的部分支流的航道也將加寬,運行更加安全暢通。但由于蓄水的需要,船閘通過能力短時間內有所下降。
根據三峽船閘初步設計,當蓄水至156米水位,三峽船閘運行方式定為五級運行,并以橋機吊升一閘首事故檢修門充當一閘首工作門。按此設計,船舶過三峽船閘將比現在的四級運行多走一個閘室,時間將延長半小時左右。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安全通航與船舶過閘需求的矛盾,三峽通航管理局深入研究三峽船閘156米水位四級運行的可行性,積極開展船閘中間級閥門醉大運行水頭(即上、下級閘室落差)加大到47米的試驗及評估研究,四級運行水力學原型試驗即為研究之一。
由于蓄水的需要,今年汛后到明年8月份,三峽船閘將實行單線運行,船閘的通過能力將有所下降。屆時貨物運輸將采取翻壩或轉換其它方式來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