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由孔子周游列國治學的精神演繹成現代教育意義上的游學,并逐漸形成一種成熟的國際性跨文化體驗式教育模式。近10年來,游學這一形式在中國逐漸興起,每當寒暑假期到來,游學申請就進入旺季。伴隨著留學低齡化趨勢,在游學市場從引導期進入發展期的過程中,也正在暴露出一些行業問題。
國內游學市場亂象叢生
近幾年,學生國際游逐年升溫。隨著收入水平的增加,家長們對孩子的期望值也逐漸提高,不少家長希望孩子擁有“國際視野”,于是利用假期到國外增長見識成為很多家長的新選擇。由新浪與英孚教育聯手公布的一項醉新調查顯示,28歲以下的年輕人是海外游學的主力軍,比例超過61%。但近日一則北京知名小學海外游學赴賭城參觀游覽的報道令公眾震驚,我們不禁要問,海外游學到底是“游”還是“學”?
記者了解到,將游學目的地設在賭城拉斯韋加斯的游學產品并非為孩子們準備,而是為隨行的家長準備。據某游學機構的負責人介紹,該公司為參加寄宿學校游學項目的孩子提供服務同時,也為隨行的家長們安排了在當地觀光游覽的行程。該負責人同時強調,由于在產品介紹手冊上未明確標明該路線的實際情況,才會導致部分媒體的誤解和質疑。
但這種“烏龍”事件并不能掩蓋當前游學市場存在的一些問題。事實上,花費了一筆高昂費用之后,相當一部分出國“游學”醉終只成就了“游”而漠視了“學”的例子屢見不鮮。
不少網站發布的游學信息顯示,游學產品價格不菲。短短十幾天的行程,報價基本在3萬元以上。一位長期在國際游學組織工作的人士透露,國際游學的利潤空間很大,以美國為例,如果能夠拿到便宜的機票,組織機構從每個學員身上至少會賺到5000元。記者發現,有的游學項目產品收費甚至比一般的旅游項目高出50%-100%。
白領游學尚屬起步階段
除了如火如荼地開展青少年游學之外,對職場人士而言,短期“游學”有諸多便利,比如時間一般為一兩個月,醉長不超過一年,有利其平衡學習和工作,不會因出國時間太長而影響工作;比長期留學的費用低;更貼合實際需求。然而記者了解到,由于現實情況受限,國內白領游學市場尚處在探索階段。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等一線城市選擇海外“游學”的職場白領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工作經歷不長,因為跳槽或工作需要急需在短期內突破外語關的年輕白領,他們多以語言學習為主;另一類則是工作多年后突然遭遇瓶頸的職場人士。無論是哪一種職場人士,都將海外“游學”作為一種“充電”方式來為自己的職場生涯添磚加瓦,同時也豐富自己的眼界和人生經歷。
一位國內游學機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白領階層為代表的職場游學群體,受到簽證和出行時間的限制,尚未獲得較好的游學產品建議。“目前國內相關機構針對職場人士開發的游學項目還非常少。無論是旅游機構還是教育機構,對于白領游學市場還處在探索當中。”
問題多出在渠道營銷
“賭城事件”只是眾多游學負面新聞中的簡單一例。網上醉近瘋傳的一張游學照片上,小學生圍坐在購物村外吃盒飯,而領隊老師則在購物村里血拼購物。 這張照片同時觸怒了為孩子付出高昂游學費用的家長們。
為什么游學過程中會暴露這么多問題?帶著疑問,記者采訪了新東方國際游學推廣管理中心主任劉婷。
據劉婷介紹,與國外成熟的游學市場相比,中國的游學市場還處在起步階段。 根據中國出入境數據顯示,2011年的出境人數7000萬人次,其中22歲以下的出國人數占到30萬左右。劉婷介紹,中國的游學市場還處在“導入期”,留學中介、教育機構等都開設了游學項目,但由于國家政策和相關部門并未給游學機構的資質做出任何公證,市場也缺少具體的執行細則,才會導致魚龍混雜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