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地質災害高發帶涵蓋十多個景點
在“7·21”強降雨中,北京多個景區受災。全市目前有375家公園、風景名勝區,很多景區都是依山而建,容易發生地質災害。市園林綠化局相關 負責人表示,無論是前期規劃,還是后期的旅游服務設施建設,考慮給游客設避險場地的公園或風景名勝區寥寥無幾,但景區的地質災害潛在危險卻是真實存在的。
據悉,北京有兩條地質災害高發帶,分別位于東北和西南部山區。兩條地質災害高發帶中,涵蓋了十多個北京著名景點,包括潭柘寺、云蒙山、青龍峽、 百花山、京都第一瀑等;喇叭溝門、龍慶峽、摩崖石刻、水長城、上方山也都處于地質災害易發區。
北京市地質研究所總工程師韋京蓮表示,北京山區有不少景區處于泥石流易發地帶,比如在密云、懷柔地區的云蒙山地區,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嚴重的地質 災害。往往風景不錯的溝谷、山峰,也是泥石流的發生地,崩塌情況較多。
韋京蓮稱,現在山區已經成為北京的一個“后花園”了,所以在溝谷里邊、特別是漂亮的山峰溝谷里邊,進行旅游開發是比較普遍的。由于北京發生泥石 流總體的頻率相對低一些,特別是這十多年干旱少雨,所以地質災害發生得比較少,“很多游客和旅游開發的人都不了解這個情況,建議大家在主汛期,就是7月下 旬、8月上旬這個階段,特別是有雨的時候,醉好不要到深山里邊去玩。”
易發生地質災害地區要豎立醒目警示牌
據悉,園林綠化部門正在制訂意見,指導受災景區系統重建。其中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在規模較大、游人密集的公園景區建設游客避險場所。
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景區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游客避險場所的具體位置。與此同時,景區內要建立起完善的標志系統,指示游人如何 方便到達。在易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地方,要豎立醒目的警示牌,告知游人這是危險地帶,禁止隨意攀爬、露營等行為。
對于今后新建的景區,建設游客避險場所有望作為一項硬指標提前納入到景區規劃中。
游客避險場所選址要求
1要求安全,沒有地質災害記錄。
2要求方便,游客比較容易到達,可以是一處,也可以是分散的幾處。
3要達到一定面積,可以為足夠多的游客提供庇護。
提示
房山的十渡景區已經設立了兩處緊急避難場所,分別是景區福利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兩處避難場所的位置和聯系電話已在景區公布,方便游客在緊 急情況下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