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8天長假已經過去,節前引起公眾熱議的景區門票降價話題,似乎被“擁堵的黃金周”蓋過了風頭。然而,對列入降價名單的景區來說,無論是“熱門”,還是所謂“冷門”,降價究竟帶來哪些影響?降價惠民幾何?怎么看待“門票經濟”?本報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采寫:宜昌順達國際旅行社·宜昌旅游網 記者 班若川 畢志強 徐萬佳
●背景
174家景區中秋國慶降價
9月29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第二批降價的游覽參觀點名單,94家景點門票價格平均降幅為25%。
同9月20日發改委公布第一批降價80家游覽參觀點名單后、公眾質疑景區過于“冷門”相比,此次公布的名單中,不少5A級景區名列其中。
據統計,綜合第一批、第二批以及湖北、廣東和云南三省的降價情況,在中秋和國慶期間降價的5A級景區共有14家(其中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3家),4A級景區約140家。
此外,湖北省在中秋、國慶節期間,對轄區內所有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管理的游覽參觀點,按照15%至25%的幅度統一降價;現行門票價格在10元以下的實行免費開放。
對于資本市場來說,“降價”似乎不是一個好消息。數字顯示,降價消息當日,滬深股市餐飲旅游板塊29只個股中有24只下跌,其中麗江旅游以6.23%的跌幅居首,科學城、中青旅、黃山旅游等大跌4%以上。
有經濟專家分析,降價名單發布后,此前逆勢上漲的旅游股遭到重創,“折射出中國旅游業對門票業務的高度依賴”。很多景區盈利模式單一,只能通過門票的“逢節必漲”來實現圈錢,這次發改委釋放出調控信號,盡管只觸及部分景點利益,卻也影響到資本市場對相關景區收入的信心。
但是,對于游客來說,在近幾年中國熱門景點門票普遍進入“百元時代”的情況下,降價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研究顯示,國內游客的各項開支中,景點門票占21.92%,超過交通、購物、餐飲、住宿、文化娛樂。降價無疑為游客特別是散客節約了大筆開支。
降價景區收入并未減少
經國家旅游局、國家統計局匯總,在今年中秋國慶8天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游客4.25億人次,同比增長40.9%;實現旅游收入2105億元,同比增長44.4%。
從記者采訪的情況看,列入降價名單的“熱門”景區與“冷門”景區,其業績與全國的態勢基本一致。
“三峽大壩景區門票雖然降低了,但是十一黃金周期間的經營收入卻沒有降低?!遍L江宜昌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徐挺介紹,2011年黃金周期間,三峽大壩景區共接待游客10.5萬人次,而今年游客人數達到了22.45萬人次,“翻了一番還要多”。雖然門票下降了20%,但是旅游接待人數卻增長了100%。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的門票收入為1000多萬元,同比增長達40%。
三峽環壩旅游發展集團三峽人家景區總裁助理溫柏林介紹,十一黃金周期間,景區門票價格由日常的150元,降為128元?!白鳛橐患颐駹I企業,相比國有景區來說,三峽人家景區對于經濟利益考慮會更多一些,所以在降價幅度方面也較小,僅為15%左右?!睖匕亓终f,黃金周期間,景區旅游人數達3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12萬人次翻了一倍多,旅游收入接近30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0%左右。
云南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是5A級景區中唯一的植物園類型的景區,相對比較“冷門”。植物園營銷總監方亞萍介紹,植物園的主要功能是科研與科普,經營并不是主要任務。因此,多年來,植物園的門票價格一直不高,僅為80元,在全國5A級景區中屬于較低的。黃金周期間,植物園更是積極響應相關部門讓利于民的號召,將門票價格下調30%,為5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