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觀
博主 曾令華
近段時間,高明九寨水城招聘女救生員一事被一些媒體扣上炒作的惡名。看了這個定論,相信景區肯定很委屈,我不就是想招幾個女救生員嗎,怎么一下子給我扣那么個大帽子?同樣委屈的相信還有很多景區。今年五一,三水荷花世界邀請武漢“偽娘團”過來賞荷花與表演,同樣被扣上炒作的惡名。
這兩年來,有網友將他們認為中國旅游景區醉惡俗的策劃列了出來,這些惡俗策劃包括: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西門慶名人故里之爭;裸體纖夫;“涼城利川,我靠重慶”;“尋找中國第一波霸”;“鬼子進村”;“土匪搶親”;“C罩杯處女采茶”;處女免費;阿凡達的“隨從”;美女裸漂;穿超短裙的免費等。
綜觀這些“策劃”的確有搞噱頭、引眼球之嫌,但作為一名旅游策劃人,我非常理解他們策劃這個引爆點的初衷與目的,無非是想一夜成名,改變目前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窘境。我們認真想想,是誰讓這些景區劍走偏鋒?
我們先從旅游產業的特質說起,對比一、二產業,旅游產業對于天然資源稟賦要求非常高,資源的唯一性、獨特性、排他性、文化性幾乎成為了景區決戰市場的醉核心武器。如中國四大名山、九寨溝、張家界、海南島這些城市與景區,但像這樣的資源早在幾十年前就給人圈了,更多的資源其實基本不具備發展旅游業的資源稟賦。
旅游業有句話:“沒錢就不要去做旅游業!”相對于工業,旅游業前期投入大、風險大、限制多、回收期長。很多投資者一腳陷進去才知道是進了一個沼澤地,想抽身而出不可能,繼續陷下去不知何時見底。相關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全省旅游景區能夠盈利的只占10%左右,40%以上的處于入不敷出、嚴重虧損的狀態。旅游業同樣有句行話:不做廣告等死,做廣告找死。但面對不斷攀升的媒體廣告費,中小旅游景區幾乎無力承受。
在很多景區旅游節慶活動的組織舉辦中,很多媒體界人員建議景區舉辦國家級、省級的活動,邀請國家領導與省領導前來參加啟動儀式,把政府相關部門列為主辦單位。“傍大款”不是誰想傍就能夠傍上。有景區負責人私下談過,就是掛一些協會名,也同樣面臨著數目不菲的項目報批費、贊助費等等。雜七雜八的各種費用,加起來沒有一百幾十萬,是無法承辦這樣的活動。而對于中小旅游景區來說,僅僅幾十萬元的支出也許就是一個黃金周的全部收入。
充分發揮多種大眾媒體進行整體旅游形象的宣傳。通過大量的和高頻次的廣告,進行以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為主體的旅游促銷,建立系統和高效率的形象傳播手段,相信每一個景區的投資人、策劃人都懂,能夠做千金小姐,誰還會去做村姑。但是數目龐大的傳播費用支出又有幾個景區能夠負擔?
在這種生存狀況之下,一些景區只能劍走偏鋒,通過小成本的投入,制造一些有爭議性的話題,吸引網民爭論、媒體報道。即使給媒體與網民罵個狗血淋頭也默默忍受,期待云開日出的時候,畢竟填飽肚子生存下來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