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黃金周期間,首都旅游接待再創歷史新高,共接待旅游者1312萬人次,比去年國慶假期增長22.7%;旅游總收入87.95億元,增長29.4%。這是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7日晚間發布的數據。
平穩應對旅游高峰
高速免費,政策效應輻射北京周邊500公里。市民少了,游客多了,景點成人海,成為此次京城中秋國慶長假的一大特點。
長假期間,北京周邊500公里以內的自駕游、民俗游、度假游等短途旅游集中釋放,黃金周期間進出京方向的小客車數量較往年同期增加一倍多,超過100萬輛。8天長假,共有超500萬人次的北京人離身市區,前往京郊或出京度假。
世界文化遺產故宮、長城、天壇、頤和園、十三陵被稱為北京旅游“老五件”,8天安全度過人海洶涌高峰。故宮博物院游客高峰達到一天18萬人次,8天接待70.7萬人次,比去年增長25.5%。故宮通過南進北出、加大游客緩沖區、售票點往外延伸、增加售票點等措施,平穩應對高峰。
北京郊區旅游規模比去年同期顯著增長,全市鄉村旅游共計接待游客423.4萬人次,比去年增長28.7%;鄉村旅游收入達3.75億元,增長31%。
一座開放式大景區
首都逐漸變身一座開放式大景區,全方位吸引游客,正成為北京旅游的又一特點。
開放,讓來京游客增加首都體驗。10月1日清晨,3000名游客在天安門觀禮臺上參加升國旗儀式。今年起,觀禮臺每月1日向團體預約游客開放,成為向國旗致敬的又一神圣地點。
文化,豐富了游客的首都感受。長假期間,富有古城韻味的什剎海、南鑼鼓巷休閑旅游區,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胡同、老北京小吃、北京禮物、什剎海酒吧、湖邊夜月,成為標志性體驗。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國家大劇院以及798、宋莊等一批文化產業園區,也逐漸成為游客青睞的重點地區。
民俗,讓四合院的居民家庭格外迷人。長假期間,50戶俄羅斯家庭做客北京百姓家,與接待家庭一同吃住,一起出游。俄羅斯客人參觀天壇,游覽長城,在市民家里包餃子、吃炸醬面,在社區公園打太極、參加羽毛球賽,感受著北京的魅力與活力。
“城市的各種資源都可以成為旅游資源。”北京市旅游委主任魯勇表示,旅游業使北京整個城市成為一個開放式的旅游景區,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引擎。據不完全統計,假期里,北京市接待外省市來京旅游者293.3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3.2%;旅游消費71.58億元,增長31%。人均旅游花費2440元,增長6.4%。市民的都市休閑游消費12.09億元,增長19.8%。
實時監測景區,發布舒適度指數
黃金周期間,北京旅游安全假日應急指揮平臺正式啟動,將區縣、景區、飯店、交通路口等進行聯網,各方實時訊息實現共享。一旦有突發情況,相關部門能第一時間做出反應,聯合處理。例如在游客疏導方面,指揮平臺可以隨時調取獲知景區的視頻影像、高速路擁堵情況、飯店賓館的入住率等。
北京市旅游委還對全市45家重點景區進行監測,實時發布流量統計和舒適度指數。游客可以根據當天的信息來制定第二天的出游計劃,避開高峰時段和高客流閘口。
故宮、香山、八達嶺長城、居庸關長城等景區都制定完善了客流高峰應對措施。一些重點景區根據流量在重點時段設立預約機制,讓大型團隊客人錯峰錯時,針對散客發布預報提示,達到分流目的。
高速公路迎來進京客流高峰,北京和周邊省市協同聯動,在當地媒體實時更新道路擁堵狀況;高速公路與重點景區相連地段加強疏導,景區提前增設停車場;旅游部門給來京游客發送短信,提醒錯峰。內蒙古的黃先生一家是組隊開車來京游玩的自駕游愛好者,他說由于短信提醒,車隊避開了擁堵時段和路段,在北京國慶期間玩得既開心又順暢。(余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