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8月4日電 題:“洋顧客”熱捧上海老碼頭
中新社記者 鄭瑩瑩
61歲的蔡蘭芳,在上海老碼頭開店制作中式旗袍一晃已過3個年頭,每天迎來送往的顧客中,有不少是來自美國、英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洋顧客”。
蔡蘭芳所在的上海老碼頭,而今滿眼海派風(fēng)情建筑,主題餐飲、特色商鋪林立,而在老上海人的眼里,這里曾是舊上海大亨黃金榮的倉庫,面向黃浦江的短街小巷,也是“江海常關(guān)”(上海醉早海關(guān)地界碑)的所在。
盡管從改造迎客至今只有數(shù)年時間,老碼頭已成為滬上游客熱捧的地標(biāo)之一。為上海外籍人士提供熱線服務(wù)的王艷文告知,外籍人士來滬旅游時,外灘、南京路、新天地、老碼頭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觀光地。
來自巴基斯坦的Sajjad來上海已有一段時間,他告訴中新社記者,自己是老碼頭的常客,“我基本上每天都來,安靜的午后來這里看看書,風(fēng)景很不錯。”
漫步老碼頭景區(qū),這里的商鋪中外雜陳,既有中式旗袍店、中國畫作展區(qū),也有異國餐廳、咖啡屋和珠寶訂制商鋪。
Stiller'sRestaurant是老碼頭內(nèi)一家德國人經(jīng)營的餐廳。餐廳工作人員介紹,平日里九成顧客都是外籍人士,人均消費在600至700元人民幣左右。
老碼頭昔日萬商云集,如今則以其獨有的“碼頭文化”吸引著中外游客。這片區(qū)域已被列為上海海派文化、歷史和碼頭文化的集中展示區(qū),也有各種高雅時尚活動趕來“扎堆”。
本月中旬,“外灘·老碼頭城市音樂周”就將在這里拉開帷幕,將以中外名曲組成公益音樂盛宴,以饗青睞這里的中外游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