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在多數歐洲人看來都是不值一提的雕蟲小技?!凹词沟蹏髲B是現在的10倍高,也仍然無法與佛羅倫薩大教堂相提并論”——或許“高樓熱”還依然要在城市里蔓延,無關經濟實力,而是緣于一種無法言說的偏好。但是,幾個世紀的城市發展史已經證明,一個城市之所以偉大從來不是因為它有多高的摩天大樓,敬畏每一寸城市生活空間方為長久之計。
近日有關各地建設摩天大樓的消息爭相見諸報端:被網友贈名“秋褲樓”、高301米的蘇州“東方之門”還在持續發酵,就有消息稱湖南長沙望城區擬建設一座高達838米的摩天大樓“天空城市”,比現今的“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還高10米。而在此前,傳原高606米的武漢綠地中心,準備增高30米,一躍成為“中國第一高樓”……各地高樓拔地而起,大有“一樓還比一樓高”的架勢。有數據顯示,中國五年后或擁有上千座摩天大樓,超出美國4倍。
尤為令人關注的是,目前這些在建或規劃中的摩天大樓多數集中在二三線城市。中國的城市發展真的需要如此多的摩天大樓嗎?究竟是為了樹立“城市發展的標志”,還是巨額投資終將淪為華而不實的“浪費”之舉?
如此“更上一層樓”
那些直沖云霄的龐然大物儼然正在成為城市發展迫不急待想要亮出的“名片”:號稱“貴陽迪拜”的貴陽中天未來方舟項目高度為540米,而位于江蘇省江陰市的華西村華西龍大樓及重慶國際金融中心,高度則分別為538米和500米。除此之外,高度660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正在建設之中,珠海則宣布要建680米高的橫琴十字門CBD地標,而高達777米的青島777大廈也已步入了選址階段……
據不完全統計,以美國“152米以上的建筑為摩天建筑”為標準,中國大陸現有摩天大樓350座,在建摩天大樓287座,規劃摩天大樓461座。如果一切順利,5年后中國摩天大樓的總數將超1000座,達到現今美國的4倍。
除了高度,它們在功能和造價上也極為“相似”:幾乎無一例外地涵蓋了超豪華五星級酒店、國際5A級寫字樓、豪宅及大型購物中心等綜合性業態,建筑面積上百萬平方米,總投資數十億元……打出的廣告語也如此一致:“城市的地標性建筑”、“城市發展的標志”等等。
縱觀全球摩天大樓,多數集中于人口密集、經濟高度繁華的國際都市,譬如高樓林立的紐約曼哈頓;譬如香港150米以上的大廈多達200多座。反觀國內此輪高樓熱,其醉大特點是從原來的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開始向二三線城市轉移。
一“高”遮百丑?
毫無疑問,各地建設摩天大樓在博人眼球方面成效顯著,但問題是這些二三線城市真的需要一個“高入云霄”的大樓嗎?巨額投資能夠轉化為現實效益嗎?
據了解,摩天大樓建成后能否獲得收益,關鍵取決于出租率。一般來說,以收租償還投入成本一般需要15年甚至更長時間。而出租率的高低往往與所在城市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密切相關。在北京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例高達75%,使得商業對甲級寫字樓的吸納量每年能達到六七十萬平方米。同時,超高層建筑的維護費用一般也是普通建筑的3倍以上,高額的維護成本進一步推高了租金。
“在經濟發達程度、商業密度及可能產生的聚集效應都與一線城市有巨大差距的情況下,在二三線城市建高層建筑,當地的經濟實力及消費能力能否承受高昂的租金、物業等運營值得商榷?!蓖瑵髮W城市規劃系教授張松對記者表示,一些二三線城市不顧本地經濟情況而熱衷建設摩天大樓的現象值得警惕,這種做法并不符合市場規律和商業規則,獲得收益甚至收回成本都很難,不僅給未來的經濟發展帶來隱憂,還造成巨大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