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各地高速公路陸續(xù)恢復發(fā)卡,長達8天的“史上醉長黃金周”落下帷幕。據全國假日辦統計,截至7日17時,全國納入監(jiān)測的119個直報景區(qū)共接待游客338.54萬人次,同比增長10.82%;收入16073.29萬元,同比增長19.47%。
黃金周客流、收入雙雙增長,全國億萬民眾也從中獲得了歡樂和幸福感。不過細細琢磨,這場涉及高速路、景區(qū)及各行各業(yè)的黃金周大考,也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加以研究并尋求解決的途徑。
“高速路”擠成“高堵路”——
治堵需管理層和旅客共同努力
首次高速“免費午餐”如約帶來了滾滾車潮。9月30日5時,全國各主要高速公路迎來出行高峰,“秋運”大考正式來臨。
據交通運輸部統計,長假第一天全國道路旅客運輸量達8560萬人,比去年10月1日增長13.3%。車流“井噴式”的增長以及交通事故增加,導致了國內16省(市)共計24條高速出現明顯擁堵,個別熱點路段出現時速20公里以下的極度堵塞。
9月30日,客流以探親流為主。10月1日,出游高峰開始出現并一直持續(xù)。10月6日14時,全國各大中城市的返程高峰全面開始,當日全國道路運送旅客再破8000萬人大關,雖未出現大規(guī)模擁堵,但入城交通壓力明顯增加。
超負荷的車流讓多地“高速路”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高堵路”。30日起,各地“堵報”不斷,相當多的高速公路成為“停車場”,高速上甚至出現了做操、遛狗、踢毽子等“奇觀”,被網友戲稱為“全民健身運動”。
為了治堵,交通部及時采取措施。30日,各地公安交管部門啟動了743個省際交通安全服務站,設立1.4萬個臨時執(zhí)勤點,加強對路面的管控疏導和對重點車輛的監(jiān)督檢查;在交通流量大、事故易發(fā)多發(fā)路段,預先安排了1.6萬輛清障和救援車輛,隨時處置各種事故和突發(fā)情況。
3日,交通運輸部發(fā)出緊急通知,自4日12時起對七座以下小型客車不再發(fā)卡,高速公路和橋隧直接抬杠放行。此舉措大大減輕了高速路口通行壓力,“治堵”效果明顯。
黃金周“公路長龍”不僅影響了居民出游情緒,還影響了部分居民正常出游計劃。國家發(fā)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董焰認為,治理長假擁堵,需要管理層、游人共同努力,“游客出行前要多做規(guī)劃,不要集中在熱門景點,自駕游可以到大草原、雪山等比較僻靜的地區(qū)”。對于管理層而言,“要改進管理方式,加強宣傳,將公路擁堵情況及時公布在網上、電視上,便于游客及時了解”。
水路運輸方面,據初步統計,全國水路旅客運輸量預計完成202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2.5%。水路旅客運輸總體平穩(wěn),船舶運力投入充足,運輸秩序良好,沒有發(fā)生重大以上安全事故。
鐵路方面,“井噴”態(tài)勢明顯。9月30日,全國鐵路共發(fā)送旅客914萬人,創(chuàng)下全國鐵路單日旅客發(fā)送量歷史新高。新開通的鄭武高鐵和首次加入黃金周運輸的漢宜、龍廈鐵路成為節(jié)日運輸新亮點。鐵路部門根據旅客的實際需求及時加開客車,增加運能,沒有出現旅客積壓現象。
民航方面,預計長假期間累計發(fā)送旅客700萬人次。國內客流集中在三亞、麗江等重點城市。各航空公司安排增加航班1478班。10月7日,熱點城市訂座率近90%。9日以后,票價將有所回落。
“黃金周”變成“黃金粥”——
加強預警是解決景區(qū)“超容”關鍵
“擁堵”是今年黃金周景區(qū)面臨的醉難“考題”。泰山爆滿、廬山瘋堵、鼓浪嶼幾乎被“踩沉”,華山甚至發(fā)生萬人滯留、封堵景區(qū)入口要求退纜車票事件……
面對堵況,各大景區(qū)紛紛采取了疏導措施。“華山事件”次日,景區(qū)恢復正常運營。黃山風景區(qū)在高速出口處安排近百名自愿者協助引導自駕車有序停放,并延長索道營運時間。及時的疏導下,各大景區(qū)雖“壓力山大”,卻平穩(wěn)度過了客流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