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游艇休閑旅游不是奢侈消費,應當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消費方式。”9日在天津閉幕的第三屆游艇暨名品展上,不少業界人士拋出了游艇游平民化的觀點。不過,由于銷售價格高、保養費用高、考證價格高的現狀短期內難以改變,游艇平民化的道路尚需在購買方式、加速國產化等層面加快創新腳步。
游艇休閑遭遇“三高”門檻
為期四天的第三屆天津游艇暨名品展選擇在海河畔舉行。如今在海河上,數十艘游艇每天攜游客穿梭在城市中,游海河、觀夜景已然成為當地旅游的一張特色名片。
據展會主辦方負責人東疆游艇交易市場董事長趙鐵標介紹,作為一個以展現當代生活方式、提供社交平臺為主要目的的展會,會期內50多家游艇企業攜100多個國內外游艇品牌參展,其中不乏國際一線品牌。
記者注意到,現場有關游艇的宣傳大都圍繞“奢華”、“尊貴”等詞匯。除國產游艇醉低10萬元左右的售價外,展會上的國外品牌游艇多在40萬元以上。
一位參展商開玩笑般告訴記者,圍繞著游艇有“三高”:銷售價格高、后期保養費用高、考駕照費用高。一艘20萬元的游艇對于中等收入家庭來說并不算什么,但如果將上萬元的考駕照費用、一次出海幾百升的油耗、以及少則10萬元的每年停泊費都考慮在內,那么擁有游艇的成本要遠高于一輛豪華轎車。
市民董鋒拿著朋友贈送的門票到展會現場參觀,轉了一圈下來,反而覺得游艇離自己更遠了。“就說這價格,光養護費就夠我一年全部工資不吃不喝的。游艇不是老百姓能玩得起的。”
“在美國、法國、意大利等地,八成以上游艇都是平民在消費。”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副會長鄭煒航指出,不同于游艇在國內給人的奢華印象,在國外提供有更多大眾能夠消費得起的游艇游方式。
據中交協郵輪游艇分會的調查顯示,游艇未來消費主體是中等收入群體。國外游艇消費市場往往是多元化的,除了豪華游艇,中產階級買得起、租得到的帆船、釣魚艇、快艇、休閑艇往往占據主流。
公司用戶成消費主體
在展會上日本某品牌的一艘游艇旁,幾位來自大連的買家不時登船、咨詢,看得十分仔細。其中一位劉先生說,他是一家私營企業的老板,希望購買一艘“看得過去”的游艇用于接待客戶。“以前見客戶無非是打打高爾夫球,有游艇的話就可以換個新鮮的方式。既能展現實力,還能增加樂趣。”
多位游艇代理商稱,目前國內游艇的主要消費群體,除旅游景點外大都為企業老板。他們往往對價格不敏感,對外形、速度、舒適度的追求會更高。這與游艇并不親民的價格帶給人的感覺是相一致的。
“雖說每次參展都是看的人多,買的人少,不過這很正常。畢竟一艘游艇維護保養、雇傭船長、上岸存放一系列費用加在一起每年至少也得20多萬元。”浙江盛世游艇制造公司業務經理盛唐告訴記者,他代理的意大利游艇有的高達4300萬元,一年各種價位的大概能售出30多艘。
在阿爾法船舶制造(舟山)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韋昌總看來,游艇目前的消費群體中企業用戶占了很大的比例,特別是房地產、旅游公司,購買游艇多用于接待。他認為,高昂的價格并不會“嚇跑”消費者,畢竟富人越來越多,就如同購買私人飛機的人群一樣在不斷增加,未來肯定會大有市場。
平民化道路期待創新助力
有觀點認為,游艇將成為房產、汽車之后又一經濟增長點。但對于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如何玩得起、到哪里玩、怎么玩才是醉值得關心的話題。
澳大利亞游艇資深專家約翰·漢森說,游艇是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在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發展時間較長,游艇休閑是當地人親近海岸、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