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稱西湖景區不適合建木結構建筑,但為迎合景觀要求卻只能采用
專家稱仿古建筑木料防腐至少須1個月,施工方常因趕工期而忽略
杭州西湖邊的集賢亭12日下午在大風中倒塌,成為一個月內西湖景區倒下的第二座仿古建筑。
8月12日,位于杭州清河坊歷史街區的河坊街牌坊倒塌,造成2死1傷。事實上,2006年,杭州就發生過仿古建筑倒塌事件。當年6月10日上午,杭州突遭短時雷雨大風,西湖景區三臺山頂的三臺閣坍塌,8名游客一度被困。
早報記者發現,三臺閣、河坊街牌坊、集賢亭有幾個共同點:都是仿古建筑,都是木結構或木石結構,由同一家單位設計,從建成到倒塌都在11年以內。三臺閣2004年建成,2年后倒塌;河坊街牌坊和集賢亭分別于2001年、2003年建成,距今不過11年、9年。集賢亭倒塌后,有網友譏諷:難道西湖邊的仿古建筑保質期才10年?
“瞬間風力超過臺風”刮倒集賢亭?
西湖管委會:“倒塌的原因是風,要處理看來只能處理風了。”
對集賢亭倒塌的原因,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表示,初步斷定為湖面瞬間風力過大所致。集賢亭所屬的湖濱景區管理處基建科科長邵寧表示,亭子本身不存在質量問題,“當時該區域瞬間風力達12級,超過臺風"海葵"登陸時風力;集賢亭又位于湖面迎風口,遭受的風力比其他地點大。”而據了解,離集賢亭醉近的監測點在湖中央的湖心亭,數據顯示當時的醉大風力6級。通過檢索當年的報道,早報記者發現,“瞬間風力過大造成倒塌”和6年前三臺閣倒塌后官方的解釋幾乎相同。
昨天,早報記者致電管委會宣傳處處長童國亮,詢問是否會有人為集賢亭倒塌負責,他回答,“倒塌的原因是風,要處理看來只能處理風了。”早報記者試圖了解集賢亭的施工單位,但管委會宣傳處、湖濱管理處均表示“不知道”,應該問對方。
倒塌建筑或存在“趕工期”現象
設計方稱木材防腐處理至少需一個月,而河坊街牌坊兩個月就建成。
集賢亭設計單位杭州市園林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副院長、總工程師周為多次強調集賢亭、三臺閣倒塌是兩個單一個案,但對河坊街牌坊倒塌的原因,他認為不排除施工或管理不當。
據他介紹,當初接到為清河坊歷史街區設計牌坊的工作后,為防止牌坊不穩,在立柱底部采用了“杯形基礎”的設計方式:在立柱部位造2個鋼筋混凝土基座,將木制立柱插入基座固定。周為說,“但也存在一個問題:木質立柱和混凝土底座的連接部位容易腐爛。”河坊街牌坊倒塌后,官方通報顯示,連接部位有腐蝕現象。
周為告訴早報記者,木結構建筑的木料如要采取防腐技術,醉少要一個月左右,讓木材浸泡防腐藥劑。而杭州市園林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接到牌坊的設計工作是在2001年8月,清河坊歷史街區當年10月開門迎客,也就是說,牌坊從設計到完工只用了兩個月。
西湖景區:將會重建集賢亭景區
怎么建、采用什么材質、會不會重點考慮防風系數,有待進一步商討。
據錢江晚報報道,西湖景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將盡快發出一份緊急、全面大排查的指令,要求各相關單位展開安全檢查,確保旅游環境安全。西湖景區每周都有專業人員對所有景點建筑、尤其是仿古建筑進行例行巡檢。“木結構建筑的構件需要日常維護、幾年一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