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愛情天梯”女主人公徐朝清老人的過世,重慶江津中山鎮高灘村的“愛情天梯”成為絕唱。但徐朝清和劉國江卻留下了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愛情。當地借助“愛情天梯”這股東風,修建公路,打造旅游景點,以“愛情”為賣點推動旅游發展已經初見成效。按照當地計劃,包括“愛情天梯”在內的整個景區投資26個億。“愛情天梯”景點將增建護欄,老屋將原貌保存,并修建一座收藏二老遺物的會館。中山鎮文化館原館長劉棟林稱,正在修筑經過“愛情天梯”景點的道路,計劃明年通車。 (據11月4日《法制晚報》)
贊
用26億為“愛情天梯”保鮮
□子甫
平心而論,重慶當地斥巨資開發保護“愛情天梯”是很容易理解的。人是容易遺忘的動物,“愛情天梯”的主人公劉國江和徐朝清的愛情再偉大再令人感動,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到那時誰還會記得那座“愛情天梯”,多年以后“愛情天梯”會不會變得破敗不堪?重慶江津當地借助“愛情天梯”這股東風,擬投資26億元打造“愛情天梯”風景區,為“愛情天梯”增建護欄,保存老屋,同時修建一座收藏二老遺物的會館。從這個意義上講,打造風景區是對“愛情天梯”的一種保護。
當然,“愛情天梯”已經成為中山鎮的一個亮麗名片。借助這張名片,26億元打造“愛情天梯”景區,雖然存在“經濟第一”跡象,但對于優秀文化的打撈和傳承也不無裨益。
再說,投資26億元,不止是單單打造一個景區,還有通向景區的雙向四車道公路,還有景區內各種基礎設施的完善。而這些,對于江津區、中山鎮及“愛情天梯”下的老百姓,都是有利的——— 山里人已經在享受著其中的惠澤,包括二位老人的兒女。若因為這個景區,通往“愛情天梯”的大道修好了,村民的生活好了,豈不一舉多得。更重要的,隨著景區的繁華,“愛情”的宗旨進一步深入人心,我想天堂里的兩位老人也會高興的。
其實,投資26億元打造“愛情天梯”風景區本身并沒有錯,用文化推動經濟,然后用經濟反哺文化,就會促進經濟文化的共同繁榮,只是動輒就花巨資,讓人有點看不過去。文化資源開發,終究還是需要堅持科學、務實、理性的原則。
彈
商業“天梯”沒了愛情味
□楊燕明
其實,一點也不夸張地說,我還沉浸在“愛情天梯”的感人故事里,這背后相濡以沫的精神,這背后為愛堅守的情感,很容易觸動我的淚點。可如今,一個“愛情天梯”景點的打造,是如此蠻橫,又是如此繞過民意,一個動人的故事硬是要被當地打造成景點,坐收門票來買賣愛情,這不僅是對我們情感的一種傷害,也是對“愛情天梯”的一種褻瀆。
“愛情天梯”本身就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可一打造,卻似乎變成了“愛情買賣”。畢竟,打造“景區”的原始沖動,必然始于“經濟沖動”,而“愛情天梯”卻成為被買賣的“產品”。客觀而言,“愛情天梯”的打造、修建,沒有當地絲毫的功勞,而如今,卻成為地方政府的“聚寶盆”、“搖錢樹”,這的確爽了當地政府,卻傷害著大眾的情感。一個如此唯美的故事,卻硬生生被“26個億的投資”給毀掉了?!?6億”元的投資,的確不是“小工程”,而是一個浩大的豪華工程,但“愛情天梯”身上的銅臭味愈重,其實離“愛情天梯”的本意就愈遠。
“愛情天梯”的打造,其醉初的動力,來源于愛情,而非經濟利益,可如今要打造成景點,卻無疑是在有價地消費無價的愛情,這與“愛情天梯”的本意,無疑是背離的。換言之,精神的東西用物質來打造,只會是一種“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