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在旅游行業的作用和位置舉足輕重。海南省采取措施,為突出這個群體的形象,要求他們統一著裝上崗,應當說再自然不過,這與其他行業相比并無特殊之處
近日,海南省旅游委員會發布關于全島導游員統一著裝決定,頓時引起關注,媒體很快以“正方”、“反方”對陣的形式,刊登了社會各界的觀點。應當說,這是好事,反映出社會對海南旅游業的關注。
該決定要求:“從2013年1月1日開始,對全省導游員實行統一著裝”。所謂“統一著裝”,其實更加專業的說法,就是穿“規定式樣的服裝”,或稱“制服”或“工作服”,這一做法在社會上廣泛存在。這樣做,有利于把從事某一職業、某一工作或特定人群與大眾區別開來,顯示這些人群的不同以及他們負有的責任或義務。
人們只要留意就會發現,今天社會上穿著各種制服的人越來越多,從傳統的軍人、警察、海關工作人員、郵遞員、醫生、護士,到公交司機、出租車司機、廚師、快遞員、送餐員、保安員、志愿者等。這樣做,無論是對從事某一特定職業的群體,還是對整個社會來說,都給予了一定的方便。
海南省是目前唯一被國家確定的國際旅游島,旅游業是其主業,也是海南醉為突出的特色,將來可能越來越如此。而在旅游發展中,導游又是個頗為特殊的職業,他們是旅游行業的旗幟,其作用和位置是舉足輕重的。海南省采取措施,為突出這個群體的形象,要求他們統一著裝上崗,應當說再自然不過,這與其他行業相比并無特殊之處。為何社會對此發這么多的感慨呢?看來至少有這樣兩個原因:
其一,思維慣性。毋庸諱言,這些年來,公眾對有些地方政府一些勞民傷財、不講實效的形式主義的做法非常反感。所以每當一件新事物的出現,人們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是質疑,實屬事出有因,是社會的進步,政府部門與公眾正常關系的體現,并非壞事。
其二,盼變心切。人們對海南的認識足可以用“愛之深、恨之切”來形容。因此,人們會把政府提出的任何一項舉措,諸如導游制服的問題,都直接與徹底改變旅游業存在的頑疾聯系在一起。然而事情并非如此。實事求是地說,旅游業存在的問題絕非只是這個行業自身的問題,有其深刻的社會基礎。同樣,旅游業存在的問題更不能由導游員來承擔。
僅就“導游統一著裝上崗”的政策本身來分析,應當說這是件有意義的事。這樣做可能產生的積極效果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這體現了導游這個職業的特殊性,這個職業應當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關注。這樣做,有利于增強導游人員的責任感和自豪感,激勵從業人員主動遵循職業操守和改善行業形象。必須看到,由于多種原因,公眾對這個職業了解不多,誤解頗深,這對行業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應當想辦法扭轉。
其二,便于社會對導游的監督。政府對這個職業的操守是有明文規定的,是公開的、透明的。制服一穿,導游人員的一舉一動會直接展示給公眾。在社會更加廣泛的監督下,會更有利于揚正氣,樹標桿,有助于導游人員的自我約束,也可以使那些混進這個職業圈內的人有所顧忌,有益于社會對這個職業的理解和支持。在海南這個特定的地方更是如此,因為它還承擔著“試驗”的責任。
關于“統一著裝”的討論仍在進行,這些爭議會給大家更多的思考。比如,“形式”和“形式主義”,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必要的形式不僅可以有,而且是必須有。比如說“工作服”與“時裝”,這也是兩個不同的事情,不可混為一談,一些地方上的失誤或許與此有關。再如,政府政策與百姓質疑。政府在出臺某種政策的時候,引起爭議是正常的,不同觀點的充分表述有利于制定正確的政策,有利于好的政策的貫徹實施,也有利于政策的修訂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