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在全市旅游工作會上,三峽旅游度假區管委會主任、市旅游局局長柳兵提出,今年我市將大力推進景城融合,推動宜昌從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轉變。“旅游城市”和“城市旅游”從字面上來看,雖然只是位置變化了一下,但傳遞出來的信息卻是旅游發展的不同層次階段,是宜昌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奏出的醉強音。樹立城市即旅游的理念
城市旅游的核心內容是,把整個城市作為一個旅游產品來規劃、建設和經營,有效整合、運用該城市的各類資源,把旅游的理念、元素滲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把城市打造成具有很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游客到一個地方旅游,不僅僅是看幾個景點,城市的賓館、酒店、廣場公園、博物館、圖書館、體育館和城市功能都是旅游吸引物。”柳兵說,按照國內外旅游發展趨勢,城市旅游在現代旅游業發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國外著名旅游城市大多以城市旅游為其核心內容,國內如杭州、成都、大連等旅游發達地區,也正在逐步實現由一流的旅游城市向一流的城市旅游轉變。
聚焦湖北省內,武漢新開發的楚河漢街、地球村歡樂世界、極地海洋世界主題公園,一天就能吸引10多萬游客;咸寧大打溫泉旅游牌,“香城泉都”的城市和旅游品牌迅速崛起;襄陽大手筆開發魚梁洲、隆中新區唐城和習家池,加快推進旅游業發展。
分析這些城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把旅游業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綜合性、促進性產業,納入重大戰略布局,形成上下聯動的發展格局和濃厚氛圍。謀劃城市旅游功能配套
一座旅游城市,只有旅游產業布局與城市發展布局協調融合,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宜昌要抓住城市規劃新一輪修編的機遇,圍繞旅游發展目標和城市旅游發展要求,對規劃修編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將城市功能完善和旅游配套服務同步規劃、同步推進,構建設施齊全、功能完備、銜接有序的旅游服務體系。
站在游客的角度,規劃建設好中央商務區、中央文化區、文化娛樂街區、特色餐飲街區、游客中心、城市景觀帶、公園綠地等項目,完善功能配套,避免后期的修修補補,把這些項目建成一處處令游客向往的旅游景觀,成為城市旅游的精品。“城市旅游要加快發展,旅游部門責無旁貸,特別是城區旅游部門,更是要擔當起行業監管的重任。”柳兵要求城區各旅游部門加強學習,勇擔重任,逐步成為城區旅游業務監管的主角,發揮自身職能的優勢,將城市建設發展和經濟社會活動的一切資源要素都作為旅游資源加以培養、開發和利用,通過文旅互動、商旅互動等推動旅游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推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包裝一批城市旅游精品
近幾年,宜昌通過舊城改造,涌現了一些像解放路商業步行街、萬達廣場、CBD、華祥商業中心、香山福久源等一批已營運或在建的城市綜合體和新的商業業態。將來還將建設平湖半島文化旅游產業園、鋼琴文化產業園等園區以及三峽游輪中心、三峽會議中心、宜昌體育中心、三峽醫療中心、教育研發中心、行政中心、規劃展覽館、宜昌市文化活動中心(大型文化館及大劇院)、宜昌科學藝術中心(新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等城市公共服務設施。
這些公共服務設施,也是新興的城市旅游資源,宜昌需站在大旅游的高度,與項目方探討形成一種合作共贏的機制,將這些旅游資源策劃包裝成旅游產品,納入到宜昌的城市旅游線路,以提升游客的消費水平,擴大全市的消費規模。
同時,宜昌在宣傳營銷上,由過去的“6+1”旅游聯盟升級為“8+1”旅游聯盟,不再拘泥于單個景區景點的宣傳,而是著眼于整個城市旅游形象的整體宣傳策劃,讓景區、城區、鄉村形成整體概念,一體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