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兩大主線,以文化為內核,以旅游為支撐,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轉型升級為重點,堅持統籌規劃、項目主導、人才引領和創新驅動,推動宜昌由文化旅游資源大市向文化旅游經濟強市跨越,努力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特大城市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摘自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文化旅游業跨越式發展的意見》“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業列入3年內要打造的六大千億產業之一,對文化旅游業而言,這個千億元,絕不僅僅只是一個數字,更將為我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注入活力。”3月20日,市文化局局長王永平表示,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文化旅游業跨越式發展的意見》,意義重大而深遠。從戰略全局來認識和謀劃《意見》指出,到2016年,全市文化旅游產值突破1000億元。到2020年,文化旅游業規模、質量、效益走在中部地區和長江沿線同等城市前列,建成文化強市和全省文化高地,成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綜合研判宜昌文化旅游業的產業態勢、資源稟賦及面臨的千載難逢的機遇,這個目標完全有能力達到。”市旅游局局長柳兵拿出了一組數字,2012年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2639.34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00.3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73%、41.83%,特別是漢宜高鐵開通后,文化旅游產業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宜昌首次入選淘寶網統計的“十一”全國醉具人氣的十大旅游熱門城市第7位。
在柳兵看來,之所以能收獲這樣的變化,既得益于國家將旅游產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布局機遇、大眾消費期機遇及大交通支撐機遇等,更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像重視工農業一樣重視文化旅游,抓文化旅游建設的思路愈加明確,政策越來越具體。新出臺的《意見》對宜昌文化旅游資源如何逐步形成統一布局、連線開發、整體包裝、全面推介的新格局,解決制約文化旅游發展的種種難題,也更重視,并出臺了保障措施。
時下,宜昌正在高水平、高起點編制文化旅游業發展規劃,優化文化旅游空間布局,完善文化旅游服務功能。宜昌將以長江三峽、三峽大壩為主要標志,用品牌整合旅游資源,形成以宜昌三峽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龍頭,以城市重要功能區為核心,以精品文化旅游區為多極的文化旅游發展格局。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轉變
思路決定出路,理念決定視野。
把整個現代化特大城市作為一個旅游產品來規劃、建設和經營,有效整合、運用宜昌的各類資源,把旅游的理念、元素滲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把宜昌打造成具有很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是新出臺的《意見》的核心理念。
王永平告訴記者,“十二五”期間,我市要基本完成宜昌大劇院、音樂廳、城市規劃展覽館、新博物館、科技館、奧林匹克運動中心、國際會展中心等重大場館建設,支持建設鋼琴博物館、地質博物館、奇石館、茶博館、柑橘博物館等特色文化場館。同時,高標準建設中央文化區、中央商務區、文化娛樂街區、特色餐飲街區、歷史文化街區及游客中心、城市景觀帶,加大旅游名鎮、旅游名村創建等,要站在游客的角度,把吃、住、行、游、購、娛項目建成一處處令游客向往的旅游景觀,成為城市旅游的吸引物。同時,以突出“三峽”主題,精心策劃組織,統籌辦好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中國宜昌長江鋼琴音樂節、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和三峽國際龍舟拉力賽等節慶活動,舉全市之力打造“國家水平、世界影響”的文化旅游節慶品牌。“愛上宜昌”是去年市旅游局聯合全國各大媒體推出的城市品牌,受到游客的廣泛認可。我市將繼續加強文化旅游產品的市場推廣,(下轉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以主要客源地市場為重點,廣泛開展城市宣傳和旅游營銷活動。加大政府投入,在央視重要頻道、重點時段宣傳宜昌城市形象,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宣傳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強宜昌城市宣傳。“十二五”期間,還將創作一批宣傳宜昌、廣泛傳唱的經典歌曲,打造一批國內一流的文化旅游精品劇目,拍攝一批體現時代精神、展示宜昌文化的影視精品,推出一批思想深刻、藝術精湛的文藝作品,出版一批反映宜昌特色文化的系列叢書。大手筆推動產業深度融合
近年來,我市搶抓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發展等機遇,培植大型文化旅游企業集團,謀劃、推動和支持重點企業深度開發文化旅游產品,推動企業以資本為紐帶跨地域、跨所有制整合資源。先后形成了強強聯合的長江三峽旅游發展公司、國貿集團、葛洲壩國際旅游公司等十大優強旅游主體,兩年間完成旅游投資80多億元,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
今年初,省圈投、交運集團和長江三峽風景名勝區宜昌管理局共同組建合資公司,開發峽口風景區,推動宜昌三峽旅游度假區項目建設;三峽旅游公司也將啟動室內冰雪世界和熱帶雨林水世界“一冷一熱”旅游項目建設……近兩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我市將以長江為主軸,“兩壩一峽”為核心,主城區為依托,積極創建宜昌三峽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緊緊圍繞品牌打造、產品轉型、產業聚集,加快建設適應度假區發展的產業、市場和服務體系,力爭3年內基本達到標準,5年實現創建目標,將度假區打造成世界水電旅游名城的標志性區域。
“通過重大項目帶動和支撐,是我市未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關鍵舉措。”柳兵介紹說,我市將加快重點文化旅游園區和重大項目建設。一方面,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推動相結合,推進平湖半島文化旅游產業園、鋼琴文化產業園、關公文化產業園、巴土文化產業園等園區建設,形成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綜合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另一方面,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制定優惠政策,搭建文化旅游發展投融資平臺,擴大旅游招商引資規模,多方籌措資金,吸引國內外企業入駐宜昌旅游業,著力抓好重點產業項目建設。逐步形成開放型、跨區域、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新格局,使宜昌旅游與國際旅游接軌,構建醉佳旅游文化生態環境。
據介紹,市文化局已先后組織多個專班開展調研,完成的“三游洞文物保護與旅游深度開發”項目擬爭取上千萬的項目資金;提出的漢川鐵路保護、老城區風情街建設方案等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市文化局還將組織專家、文藝院團、群眾性表演團體與旅游景區對接,指導和參與旅游景區開發各具特色的標志性文化旅游演藝項目。同時,積極推進“歷史文物成景點,非遺文化進景區”。以三游洞、屈原祠等景區為重點,運用現代傳播手段再現歷史記憶。以三峽人家、清江畫廊、車溪等景區為重點,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展示基地,整理、創編、研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演藝節目、旅游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