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人家不僅山水秀美、民風古樸,而且還蘊藏著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瑰寶。
蒼莽的大山,奔涌的江水,悠久的歷史,豐富的生活,融合了獨具特色的三峽人家文化,其山歌、民歌、民俗舞蹈及民俗風情是三峽先民智慧的結晶。
石牌峽江民俗歌舞包羅較廣,種類較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石牌鑼鼓山歌、民歌、峽江情歌、船工號子、峽江纖夫謠、薅草鑼鼓、趕仗歌、石牌彩蓮船、峽江花花轎、采茶歌舞、萬民傘、蓑衣舞、滑竿情、皮影戲等。石牌民間樂器主要有吹奏樂器,包括嗩吶、號、竹笛、洞蕭等。打擊樂器主要有鼓、鑼、鈸、馬鑼、勾鑼、包鑼、邊鼓等。民間樂器是許多民間流傳較廣的打擊樂、吹打樂,是民間器樂的主體。
應用較多的鑼鼓樂(俗稱“打家業”)是人們在民事活動中用以表達喜慶和寄托哀思的打擊樂。鑼鼓山歌是由打擊與演唱相結合的一種民間演唱的形式,它沒有固定的演唱場合,無論紅白事還是勞動生產、生活各方面及逢年過節等均可演唱。鑼鼓山歌內容豐富,唱腔高亢,風格各異,曲牌多樣。
三峽人的日子是山歌揉成的日子,三峽人的人生是山歌拌成的人生;苦寒的日子里沒有寂寞,單調的生活充溢著鮮活。這鮮活的生命之源就是山歌。
秀美的山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三峽文化是山歌取之不盡的源泉。三峽民歌內容涉及到勞動生產、婚煙、愛情、民風民俗、歷史故事及倫理道德等,其體裁廣泛,有粗獷熱烈的鑼鼓山歌,有鏗鏘有力的勞動號子,有野味十足的峽江情歌,有高亢激昂的船工號子,也有細膩輕柔的抒情小調等。三峽人家優美動聽的民歌與山歌傳達著三峽人的質樸,以及對這片芳土的熱愛。
三峽人家民間舞蹈在民間藝術中占有重要地位,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舞蹈文化,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在三峽人家還流傳著許多風趣而詼諧的民間傳說和民間故事。三峽悠久的歷史和秀美的山川造就了三峽人豐富的想象和聰明才智,這里的一山一水、一瀑一洞,都被人們賦予了超凡脫俗的靈氣。
三峽人家風情歌舞系列是民俗文化的精華,她以“漫步西陵畫廊,走進三峽人家,品味三峽文化”為總體構思,通過“山之魂、水之神、情之韻”三個既相對獨立又有機統一的篇章來反映上述主題,通過節目的展演,將粗獷豪放的船工號子、多姿多彩的峽江風情、悠久醇厚的歷史文化展現在游人面前。
溶洞峽谷、奇石瀑布成為民間傳說的主體,“燈影神話”、“蛤蟆神泉”、“人間圣牌”、“黃龍琴瀑”等傳說故事,讓游人在觀賞自然風光的同時,平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也成為峽江歌舞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
按照“挖掘、整理、保護、創新”的指導思想,三峽人家民俗歌舞表演形成了“三峽人家”、“燈影神話”、“千秋茶韻”等幾大系列,有雄偉的峽江山水陶冶,有千年的風情滋潤,有無數民間藝人的不懈努力,三峽人家民間文化這朵“三峽民俗的藝術之花”必將綻放得更加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