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是一個目的地旅游線路,宜昌是不是必達的旅游城市?宜昌離旅游目的地城市到底還差什么?我們應該怎么做?
一是提升城市首位度。宜昌在三峽諸多城市中僅次于重慶市,在鄂西旅游圈中略高于襄陽。宜昌地處長江經濟帶中上游結合部,上有成渝城市群、下有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夾擊,存在發展“真空”和塌陷地帶的風險,構建三峽城市群成為破解這一困局的謀略,這已達成共識,正在謀劃成為國家級戰略。宜昌在三峽城市群中的首位度排在第一,強化支撐三峽城市群構建的能力是關鍵,重點是要發揮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領域的中心樞紐作用。
二是打造旅游王牌。坦率地說,長江三峽是旅游品牌,但目前對三峽品牌開發利用多、打造維護少,離旅游王牌差距甚遠。三峽大壩、葛洲壩、西陵峽即“兩壩一峽”是長江三峽旅游資源醉富集、精品景區醉密集、產業要素醉集中的地段,理應作為宜昌旅游的“金字招牌”和“王牌工程”進行全域旅游開發。要重點建好水上航道、臨江游道、林間騎道、山間車道,串聯沿線景區景點、旅游城鎮、鄉村旅游點,使“兩壩一峽”成為中國立體化風景一絕。
三是構建全產業鏈。前二者都是吸引游客來宜昌的策略,然后要圍繞游客的消費進行全方位服務、全過程管理、全產業鏈構建,做大做強宜昌旅游產業。宜昌旅游多是資源依托型模式,開發的景區多是觀光型產品,文化體驗和休閑度假型產品匱乏,因而宜昌景區產品供給要向創意驅動型轉變:市場需求什么、我們就要創意策劃什么,以滿足游客消費需求。如宜昌迫切需要集中建設一批美食之都;結合智慧旅游搭建 “宜昌匯”電商交易平臺;宜昌奧體中心建成后,要大力發展體育旅游。如宜昌號稱“漂流之都”,能否在漂流艇等旅游裝備制造業上培育新的產業集群。總之,就是要把旅游業作為引領服務經濟發展的新機會、新平臺,圍繞旅游生活性消費和生產性消費兩大領域,構建以旅游消費為引擎的全產業鏈,助推宜昌文化旅游千億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