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館是電香港首個以著名作家金庸為主題的常設展館——金庸館,2017年2月28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揭幕,展出超過300件和金庸有關的藏品,包括《笑傲江湖》等珍貴手稿。“金庸館”于2017年3月1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開館,館藏二千余件展品。展出的藏品中約200件來自查家(金庸本名查良鏞),約100件由收藏家及研究金庸的學者提供。展覽共有4個主題,包括講述金庸初期事業發展的“大俠足跡”、“金庸的武俠世界”、“影視和文娛世界的金庸現象”主題,以及記錄金庸成就的“百年一金庸”主題。此外,博物館首次引入“高手過招互動照相區”,讓市民通過多媒體化身武術高強的大俠,出現在小說的場景之中。
通過參觀包括珍貴手稿、照片、早期版本的小說等在內的300多項展品,武俠迷們可以了解心中武俠英雄的前世今生,亦可以探尋那些未出現在書冊中的愛恨情仇。
展館內共展出珍貴手稿、照片、早期小說版本以及各類水墨畫等300多項展品,介紹金庸的早期事業、武俠小說創作歷程及其小說對香港流行文化的影響。
展廳分為四個區域:大俠足跡、金庸的武俠世界、影視和文娛世界的金庸現象、百年一金庸。廳內羅列著多件珍貴展品,包括早期流通的小說版本、手稿、文獻及照片、金庸使用過的私人物品等。種種展品展示了金庸的早期事業、武俠小說創作歷程及其對于香港流行文化的影響。《讀書心得》手稿是本次展品之一。金庸寫道:“讀書對于我,那是人生中醉重要的事,只次于呼吸空氣、飲水、吃飯、睡覺。我曾經想:坐牢十年而可以在獄中閱讀天下書籍,或者十年中充分自由,但不得閱讀任何書刊——兩者由我選擇,我一定選擇 坐牢讀書 。”金庸還曾說,“萬事不如書在手,一生常見月當頭。”這都體現了金庸一生對知識和文學的熱愛。憑借廣博的學識、優雅的文筆及出眾的思路,金庸深受世界各地讀者喜愛。如今,他的武俠小說已被翻譯成多種外國語言。其作品中還蘊含著大量中國歷史和文化知識,現在許多大學都開設了金庸小說研究的專門課程。在展區另一頭,映入眼簾的是一扇“射雕英雄傳”大型屏風,兩側掛著一副金庸親筆書寫的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是一個寶庫,為不同藝術形式的創作者提供了無窮無盡的創作靈感。金庸小說衍生的電影、電視劇、動漫、電玩游戲等不計其數,為廣大武俠小說愛好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選擇,豐富了讀者的文化生活。
展柜里則陳列著《笑傲江湖》《神雕俠侶》的插畫和電視劇劇照、《倚天屠龍記》電影宣傳海報等,形式多樣。在“百年一金庸”展區的櫥窗里,記者看到多所香港和海內外著名學府頒授給金庸的學位證書,以表彰他為社會及文學所作的貢獻。值得一提的是,金庸在80多歲高齡時還獲得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為眾多讀者樹立了一個愛讀書、愛學習的良好榜樣。金庸在劍橋大學學習時的博士論文指導老師麥大維在金庸館開幕儀式的致辭中表示,金庸淵博的古代漢語及文學知識,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能有人說,沒有香港,就沒有金庸,因為他的豐碩貢獻是在香港成就的。不過我認為,如果沒有金庸,就沒有我們所認識的香港。”麥大維如是說。
金庸為人熱誠,心懷家國,積極參加社會事務。在展廳一隅,陳列著他所獲獎杯、獎牌及證書,其中有香港特區政府授予的大紫荊勛章、法國當局頒授的榮譽軍團騎士勛章和藝術文學高級騎士勛章,以及2008年“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等榮譽,以表彰他在政治、社會和文化方面的卓越成就。金庸館大門已開,靜候熱愛武俠文學的四方“豪杰”前來一飽眼福,他們將親身體驗到金庸筆下的武俠和江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