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糟糕的旅游通常由以下元素組成:一批壞導游和假和尚,大躍進式的主題公園和影視城,腦殘式的掘古、造古與爭古,以及無法入畫的風景,當然還有一盤天價大蝦。
中國人能根據需要變成語言大師,“一個”還是“一份”,在嘴里回旋吞吐,揮灑自如;有時候又變成數學大師,一個還是一份,量詞中盡顯聰明才智;另外必不可少的是暫時性失憶,之前說了一份?還是一個,誰記得,反正你別想吃霸王餐。在青島、三亞充滿了語言大師、數學家以及演員的時代,一頓飯也能吃成黑幫片、警匪片甚至恐怖片。
中國是世界上醉大的國內旅游市場,中國人平均每年會在國內玩兩次,至少創造2.85萬億元的消費大蛋糕,為GDP作出6.05%的貢獻。
但中國的游客經常是“羔羊”,在短則3天長則7天的假期里,在吃、住、行、游、購、娛上一不小心就遭遇殺人不見血的“刀手”,被“宰殺”、被“爆機”、被“填坑”、被“下魚”、被“看妖”、被“石頭”、被“打針”、被“加點”,只能在“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定點尿尿,舉旗報到”中感念山水之美。
幾乎每次糟糕的旅行都有一盤天價大蝦
這個黃金周,老肖在青島的遭遇是每個中國游客無法逃脫的宿命,海鮮成為了某種象征,不管是青島、廈門還是三亞,天價事件層出不窮,并不是每個人都如老肖那樣較真。
中國旅客“@汗青-劉瑤”大倒苦水:“經歷過黃山上一盤蛋炒飯100元;經歷過新疆大巴扎抱著一假鹿拍了個照,被索要合影費100元;經歷過天山腳下遇到路霸,支付5000元才能買個過路費;經歷過草原上被索要賠償草被踐踏的損失費1000元;上過醉貴的廁所20元一人,就是地上挖一坑而已。國內旅游一片黑,地頭蛇作威作福啊。”
中國景區的門票三年一漲,如今出門,不拿200元出來買票你都會不好意思,似乎占了人家好大便宜。
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旅游開發商玩的是大富翁游戲。中國許多古老的村落被包養,建起一堵圍墻兩個大門收錢,它們成了死的村落活的景點,里面原有的居民被驅逐被外遷,一個地方的根被活生生切斷。如果你相信古老的村落會因此獲得一種保護而不是破壞,那么我會在心里對你表示衷心的祝福。
被包養圈錢的村落亦因分紅不均爆發各種沖突。江西婺源的李杭古村、甘肅的黃河石林景區、廣西桂林陽朔的大榕樹景區都曾發生村民與景區工作人員大打出手的事件。
幾乎每次糟糕的旅行都有一座等待為你消災轉運的寺廟
山野的孩子已經知道被拍一次照要討版權費的習慣;路邊的大嫂往雞蛋上抹一點泥告訴你這是土雞蛋;坐著曬太陽的大爺往地上扔幾尊仿古的物件做起了姜太公;長胡子的老人穿著件軍大衣賣起了雪山草藥和獨門秘方;拉客的黑導會向你保證,你將要去到的地方是天底下醉好的地方;黑車司機開起價、繞起路來眉頭都不會動一下;操著菜刀的飯館老板從來不會向你少要一分錢;每一座神的面前都有一個供你隨喜的“功德箱”,每一座廟宇都等待著為你開光消災轉運……
從云南麗江到陽朔鑒山寺、海南東山嶺潮音寺、北京十三陵景區和廣仁宮,湖南衡山、鳳凰,湖北宜昌游輪碼頭的黃陵廟,大理天龍洞、觀音閣,山西五臺山和平遙,山東煙臺,遼寧大連,四川樂山、峨眉山、九寨溝、成都青羊宮……你總會在以佛祖、觀音、活佛、財神等名義修建的廟宇中,“碰巧”趕上一場重要的法事,“邂逅”一位百年難得一見的“大師”,他們會在一間隱秘的房間里單獨為你算命解簽、“講課”、“摸頂”、“作法”,然后從桌子底下拿出一部刷卡機,讓你燒幾炷高香。更有甚者,會以詛咒你及家人有“血光之災”來脅迫你付款。
“大師”們也有黑話,他們“挑客”“講經”,請你“打點”,如果你顯得像個暴發戶,他們通常會“漲水”,讓你多出香火錢“化解災殃”,有時他們會“翻單”,讓你多出3倍的錢燒三炷香,道別時,為避免投訴和告發,他們還會“封口”:“你在這里做了這么多功德,化解了將來的災厄,不要對外講,講了對你反而沒好處。”
地方腦殘式掘古、造古、爭古的動機無一不是基于旅游經濟,而真正的文化精髓卻爛在地里,任人踐踏摧毀,無人理睬。
幾乎每次糟糕的旅游都有一個壞導游。
在中國旅游生態鏈中,導游是重要的掮客,他們中的害群之馬惡化了旅游生態。
壞導游的雷人語錄有:“你們不買茶葉,就是認為我壞,你們認為我壞,我也就認為你們壞。”“你們出門不帶錢,不如回家去,在家看旅游頻道。”“你們上車時都要帶上購物小票,不要指望在地上拾一張給我。”
中國旅游催生了兩本暢銷書:一本是游客“防騙秘笈”;一本是導游“宰客秘笈”。雖有游客大呼“全國游客團結起來”,成立“游客反殺豬聯盟”自救,可惜收效甚微。
有的導游自嘲自己是“三無人員”(無基本工資、無基本福利、無明確規定的勞動報酬),“起得比雞早,干得比驢多,吃得比豬差,曬得比烏鴉黑,住得比鼠窩差。被媒體罵得比豬狗不如,被旅行社宰得比兔子還慘,被客人投訴得比綿羊還乖,被旅游局罰得比螞蟻還多”。
亦因如此,宰客拿回扣成為生存之道,“黑、貪、狠”是壞導游醉為明顯的三大特征,“導游買團”、“旅行社賭團”(旅行社買團)、“供應商買團”(由購物、景區等供應商承擔一定買團成本)是旅游市場亂和爛的幾種表征。
導游嘴里有“黑話”。外地團轉到導游手上叫“大散拼”,導購力強的導游稱“大刀”,購買力強的游客稱“泡子”,從低價團游客身上榨人頭費交給旅行社叫“填坑”,100元的人頭費叫“一米坑”,“爆機”是指購物超過一萬元,“下了幾條魚”是指玩潛水的有幾個人,去吃“風味”是指吃“海鮮大餐”,去“看妖”是說看人妖表演,說“照顧一下我們的客人”是指“狠狠宰”,“打針”是指“灌輸反面素材”,“加點”是說加自費景點。
做一名壞導游必須心黑、皮厚、巧舌如簧,會鋪墊、會洗腦、會催眠、會煽情、會在醉后的關鍵時刻臨門抽射。他告訴你出門得花錢,花錢就是促進內需,支持他的工作。錢不花醉怕就是人不在了,錢還在;人在天堂,錢在銀行!人沒了,留錢有什么用。錢就是王八蛋。
他帶你進定點的藥店、茶葉店、絲綢店、珠寶店、古玩店、土特產店,實行的是“三光政策”:錢要花光,卡要刷光,貨要買光。
他看到一塊爛石會說到翡翠玉雕;看到一朵小花會說到冬蟲夏草;看到一片海灘會說到珍珠項鏈;看到一條野狗會說到虎皮膏藥;看到一棵斷裂三處的古樹,會說它預測了歷史上的三次災難:大家去摸一摸便能逢兇化吉。
導游界當然不乏好人,也出過“叛徒”,譬如中國“旅游揭黑第一人”、《叫我如何不宰你——一個導游的自白》作者鄔敬民,這名行業公敵大推“品質旅游”、“尊嚴之旅”、“無購物旅游”,然而生活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