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縣旅游局長(陳同月):巴東旅游業經過20年的發展,積累了一些經驗教訓。尤其是醉近召開的中共巴東縣委十三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出臺了《關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產業,創建中國旅游強縣的決定》,可以說是巴東旅游業發展歷史上劃時代的綱領性文件。《決定》就“十二五”期間把巴東打造成全國知名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作了具體部署,首次提出把巴東旅游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引擎,把過去的副業轉變成主業,把第三產業轉變成經濟發展的重頭戲,并要求今后5年要強化規劃引領,在科學規劃、打造特色景區、改善服務設施、開拓市場、培育市場主體上有新突破,使巴東成為中國旅游強縣、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戰略節點和長江三峽黃金旅游廊道獨具特色的旅游休閑名城。并要求多業互動,農旅互動,工旅互動,文旅互動,合力攻堅,狠抓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記者:有人說,巴東提出創建全國旅游強縣,口氣有點大。
陳同月:巴東提出創建“全國旅游強縣”是有基礎的。2000年,巴東被評為首批“全省優秀旅游縣”;2007年,巴東被評為首批“湖北旅游強縣”。今年1至9月,巴東縣共接待中外游客200.2萬人次,實現旅游直接收入1.68億元,旅游綜合收入5.28億元。旅游業對縣域經濟的拉動效應日益顯現,正在成長為全縣初具規模、關聯緊密、發展較快的支柱產業。
記者:客觀評價巴東旅游業的短板有那些?陳同月:近年來,巴東旅游業快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但依然存在一些“硬傷”。一是基礎設施仍然跟不上。今年“五一”、“十一”期間出現一車難攔、一房難求、一餐難定的尷尬場面,個別景點甚至出現因爭住房而發生爭斗的情況,進一步驗證了我們準備不充分、應對能力不足的問題。還比如,巴東一直以來是依托長江三峽的游船過境游,隨著宜巴高速公路的貫通,巴東還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以新的接入方式打造高速公路接入核心景區的道路,并具有相適應的購物、娛樂等設施,。二是人才隊伍與旅游發展有差距。目前,巴東的導游、講解員在全州醉多,日接待游客也只有2400人,滿足不了游客高峰期的需求。過去,到巴東旅游的外賓主要是西歐。如今,日、韓等東南亞國家明星增多,而在這方面的翻譯人才有限,也應該是短板,亟待解決。
記者:如何克難奮進,打造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陳同月:為切實把巴東旅游業打造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巴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提出要充分利用生態自然資源,以旅游引領巴東經濟社會發展,以大旅游的理念融合一二三產業發展,把旅游業建設成為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的引擎和抓手,把巴東建設成為恩施融入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戰略節點區和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生態好、文化濃、民俗淳、宜健康”的旅游目的地。今后,一是要以產業化的理念為目標,按照“用旅游的理念謀劃全局,按景區的標準建設巴東”的高要求,把縣城明確定位為全縣的旅游、政治、文化中心,努力建設成三峽旅游精品線上的重要節點和集散地。二是以核心景區建設為依托,培育旅游市場的拳頭產品。三是以特色城鎮建設為基礎,打造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四是以地域文化促銷為手段,增強旅游景區吸引力。五是以旅游區域合作為突破,促進區域市場聯動。六是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加速鄉村旅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