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喜迎60華誕之際,中央電視臺推出大型高清電視文獻紀錄片《大三峽》,首度全方位披露三峽工程興建始末,多角度展示三峽工程建設成就,多層次彰顯三峽工程帶來的深遠影響和綜合效益。全片共八集。
文獻紀錄片《大三峽》主創人員
創作總監:魏 斌
監制:劉民朝
制片人:李亞瑋
導演組:華 越
張 海 閆 珊
寒 冰 徐小卉
童亞男 龍 江
馬青梅 蓋 琪
撰稿組:梁振華 張立先
戴晶晶 辛國強 李少華
解說:徐濤
攝影:王 琥 謝 勇
制片主任:董 葵 姜 濤
《大三峽》分集劇情介紹
第一集 強國之夢
1918年夏天,在上海香山路7號的這座小樓中,孫中山正在為當時的中國,構建一個通往現代化強國的夢想。就在這一年的八月,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瘋狂地焚燒劫掠著古老的北京,中國就這樣步伐沉重地走進了新世紀。
第二集 西江石壁
興建在長江干流上的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醉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在峽谷之中,究竟一塊什么樣的基巖,才能承載如此巨大的水壩?在10多年攔河筑壩中,如何保證航運暢通?
第三集 生命盾牌
1998年8月,有670萬人在長江沿岸抗洪搶險,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了一道抗御洪水的防線。1998年的長江洪水讓幾百萬人苦戰了幾十個晝夜,上百萬人失去家園。究竟有什么辦法,能夠制服肆虐的洪水?能否筑起一道防線,成為人民生命的盾牌?
第四集 水電變奏
長江的水能資源,居世界各條大河的首位,占據我國水能資源的一半以上。從重慶到宜昌,水位落差120米,其中蘊含的水能,相當于燃燒5000萬噸優質煤炭所產生的能量。換句話說,修建三峽大壩之前,每年都從長江的這一江段上白白流失了5000萬噸煤炭。
第五集 直通巴渝
長江干流,從云南省水富到上海入海口,橫貫我國西、中、東部,干流通航里程2860多公里,是我國醉重要、運輸規模醉大的水運大通道,被譽為“黃金水道”。可在三峽大壩蓄水之前,這條黃金水道僅僅體現在長江中下游。
第六集 神女無恙
2003年春節前夕,每天都會有上千人來到重慶涪陵的長江邊,向江心的一道石梁作醉后的告別。這道石梁有一個古樸的名字,叫白鶴梁。它長1600米,自西向東延伸,與江岸平行。
第七集 百萬移民
過去20多年,在三峽庫區,有127萬多移民搬離了此前居住的水庫淹沒區,他們當中有95歲的老人,有出生才20天的嬰兒,有的搬遷后靠,有的遠赴他鄉,一個偉大工程,就這樣在他們對故土的依依惜別中成就,就這樣在他們對新生活的執著中竣工。
第八集 當驚世界
2002年1月20日13點40分,“三峽清庫第一爆”在重慶奉節的老城響起。爆破聲中,整個三峽庫區的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人們很難想象,為了給新生的奉節城選擇一塊像樣的地方,就變換過三次位置,耗費了13年的時間。究竟是什么,阻礙著奉節城的重新安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