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高鐵沉重打擊了公路客運,卻為客車企業帶來了一個新的突破口。在高鐵開通前后,沿線城市就積極抓住高鐵到來的商機,陸續推出高鐵旅游線路,而這直接帶動了旅游客車的需求。
高鐵旅游升溫
善于做生意的溫州人早在高鐵開通之前就開始行動了。連接溫州和福州的溫福高鐵于2009年9月開通,從溫州到福州坐火車只需2.5小時。當月,溫州政府部門及旅游業界就組團到福州推介旅游產品。
隨后,高鐵旅游進一步蓬勃發展。2009年“十一黃金周”首日,首批溫福高鐵旅游團正式開出,620名福建游客乘坐高速鐵路旅游專列赴華東、江浙旅游。2009年“十一黃金周”期間,由于溫福高鐵的開通,福建福鼎市太姥山景區客流量和旅游收入同比增長均在35%左右。福建省福鼎市旅游局局長劉洪建也把客流量持續火爆的功勞歸功于溫福高鐵。
武廣高鐵的開通,同樣拉近了珠三角與武漢、長沙的距離,近千公里的路程僅需3個多小時,從而實現了“早飲廣東茶,午吃武昌魚,回頭又喝長沙水”的同城化旅游。為進一步推進高鐵沿線旅游業的良好發展,武漢、廣州兩地旅游局共同發起成立高鐵旅游聯盟的倡議書。據蘇州金龍湖北地區市場部經理張傲霜介紹:“今年四五月,武漢就出現了旅行社的導游不夠用、高檔酒店爆滿的情況。”
2010年4月26日,福廈高鐵的開通更是助推了福建省內旅游客流的攀升。在通車后的首個“五一”假期,福廈高鐵發送旅客達206359人次,醉高上座率達105.3%。節日期間,每天22對動車組往返于福州與廈門之間,均座無虛席。體驗高鐵速度的“動車游”客流、學生放假的客流、福廈兩地的旅游客流,成為動車組的主要客源。
據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我國多條高鐵線路的陸續開通,高鐵旅游人數將持續攀升,并在2014年迎來全國性的高鐵旅游時代。
旅游客車需求提速
高鐵對公路客運的沖擊是無法改變的,至今福廈線路上的公路客運車輛已經大部分報停,也就是說,曾經輝煌一時的福廈高速公路客運可能再無大的用車需求。不過,客車細分市場的需求卻借高鐵得以挖掘,比如旅游客運市場。
一年半之前,蘇州金龍福建地區市場部經理王永利就敏銳地意識到,高鐵旅游的興起必將拉動旅游客車市場的增長。從那時起,王永利就開始籌劃高鐵線路的旅游客車銷售,而火爆的高鐵旅游印證了王永利的判斷。
王永利說:“高鐵開通以后,我們抓住這一機遇,在廈門,蘇州金龍旅游客車的銷售額達到了2700多萬元,福州6~12米的旅游客車市場都被我們攻占了。高鐵帶動了福建沿海城市(諸如福州、廈門、泉州、莆田等地)的旅游市場,這些地方原有的旅游客車都不夠用。今年年底之前,廈門還要新增300多個省際旅游客車牌照。總體來看,截至目前,福建地區蘇州金龍旅游客車的銷量同比增加了200多輛,市場總量增加了600~700輛。”
受益武廣高鐵的拉動,上半年宇通客車在湖北的旅游客車銷量達到100多輛,與2009年的市場低迷形成反差。宇通客車湖北市場銷售人員表示:“湖北旅游客車快速增長的原因有3方面。首先是高鐵開通的拉動;其次是上海世博會的影響;再次是去年年底宜昌—重慶高速公路的通車。這3個因素都促進了旅游市場的升溫和旅游客車的需求。宜昌—重慶高速公路開通以后,西部地區到湖北的游客增多;并且受上海世博會的影響,到宜昌三峽旅游的外國游客也特別多,這些外國游客在參觀完上海世博會后,將乘坐高鐵再到三峽等地方旅游。”
據張傲霜介紹,今年從武漢轉到三峽庫區旅游的游客增加了20%,而這些游客基本都是坐客車前往旅游景點。今年,湖北更新的旅游客車數量比同期增長了60%~70%。“往年3~7月,我們的銷量在20輛左右,今年大概為50輛,增加的車輛基本上都是高鐵拉動的。”張傲霜說。
大型客車漸成主流
在高鐵沿線城市旅游客車旺銷的同時,大型客車的需求也越來越明顯。
張傲霜說:“我們銷售的車型以12米、9米、8.5米為主,12米客車的需求還有提升的趨勢。因為一列高鐵到站以后,數百名游客需要疏散,用戶自然喜歡選用大型客車。從旅游線路來看,大部分游客還是選擇武漢周邊的體驗游,而神農架、三峽、武當山等地的旅游占到30%~40%。”
福建也不例外,據王永利介紹,雖然行駛里程僅為20~30公里,福建市場對中巴車的需求也很大,但是旅游客運市場仍以大型客車居多,這也改變了原來中巴車占主流的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