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凌晨1時許,華南農業大學在其官方微信宣布: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據悉,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沈永義教授、肖立華教授等科研人員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楊瑞馥研究員及廣州動物園科研部陳武高級獸醫師開展的醉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2月7日上午11時,華南農業大學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記者從發布會了解到,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沈永義教授、肖立華教授等科研人員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楊瑞馥研究員及廣州動物園科研部陳武高級獸醫師開展的醉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這一醉新發現將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具有重大意義(南都相關報道)。
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劉雅紅在發布會上介紹,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鑒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醉后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以上結果表明,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劉雅紅說,這一研究結果對本次疫情的源頭防控具有重大意義,為野生動物管控的相關政策調整提供了科學依據。
她說,鑒于當前疫情防控的嚴峻性,選擇將研究結果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希望有助于疫情的科學防控,并為更多的科學家開展進一步工作提供借鑒。
劉雅紅介紹,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暴發之初,為有效應對疫情,增強疫情科技防控能力,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和華南農業大學高度重視。在廣東省各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科技攻關應急專項的支持下,整合學校優勢學科平臺,組織學校優勢科研力量展開疫情防控聯合攻關,并迅速取得重大突破。
何為中間宿主?如何鎖定穿山甲?還有其他中間宿主嗎?
南都記者專訪了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沈永義、馮耀宇等相關團隊人員。
南都:什么是中間宿主?
沈永義:我們非常清楚sars的源頭是蝙蝠,但是蝙蝠只會不會直接感染人。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結果證明源頭是蝙蝠,武漢的這一次疫情爆發的時候是在冬季,蝙蝠感染人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所以這之間要有一個宿主,通過中間宿主來連接蝙蝠和人,在中間架起一道橋梁。
因此我們找了一些國內市場上常見的一些野生動物進行檢測,發現穿山甲攜帶的病毒跟這個關系比較近。中間宿主相當于一個傳染源的源頭,如果你沒有把它控制住,即使后期防護做得再好,也會有不斷的病毒從源頭上擴散出來,使得疫情容易反復。
南都:在溯源的過程中,是如何確定穿山甲的?穿山甲又是如何傳入華南海鮮市場的?
馮耀宇:我們是從科研的角度發現,中間宿主并不意味著這個中間宿主是來源于華南海鮮市場。我們是基于網上一個數據庫里的宏基因組學分析。然后從宏基因組當中尋找哪一種有可能和我們現在發現的病毒的相似度很高,從而發現了穿山甲。隨后,我們在回溯以前的樣品時發現里面有很像的,基于這一種,我們并不是從華南海鮮市場獲得的樣品。
南都:穿山甲是唯一的宿主嗎?還是說存在其他中間宿主的可能性?
沈永義:穿山甲是潛在的中間宿主,一般來說中間宿主有多個。就以sars為例,除了果子貍,還有其他的一些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