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縣有許多地名與軍事活動密切相關,形成了獨特的軍事地名。“營(yíng)”是一個軍事專用術語,一是指軍隊駐扎的地方,二是指軍隊的編制單位,隸屬于團,下轄若干連。據《湖北省咸豐縣地名志》統計,全縣帶“營”的與軍事活動有關的地名有二十處之多。
在坪壩營鎮有坪壩營、金家營、楊家營、蘇堡營、梨樹營和茍(gǒu)家營六處;在清坪鎮有待客營、新舊營、老舊營、黃家營和秦家營五處;在黃金洞鄉有上營一處;在尖山鄉有楊家營、安家營、羅家營、孫家營和高家營五處;在朝陽寺鎮有趙家營和馬家營二處;在活龍坪鄉有陳家營一處。坪壩營等二十處地名都屬于“軍隊駐扎的地方”。
坪壩營鎮六處地名是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部將李福猷(yóu)在同治二年(1863年)率領太平軍由貴州進入四川(今重慶)東部占領黔江縣城后至咸豐坪壩營鎮的楊洞、新場、甲馬池等地,分別在坪壩營、金家營、楊家營、蘇堡營、梨樹營和茍家營等地駐扎后留下的地名。另外,在坪壩營鎮未列入《湖北省咸豐縣地名志》的地名還有梳背營和厚樸營二處,也是李福猷部駐軍后留下的軍事紀念性地名。清坪鎮三處(除黃家營和秦家營系土司駐軍營地)和黃金洞鄉一處地名則是石達開主力部隊與其先遣部隊許桂和部在同治元年(1862年)在來鳳會師后由來鳳越咸豐,連營二百余里,再由利川進入四川(今重慶)駐扎后留下的地名。《湖北省咸豐縣地名志》指出,待客營、新舊營和老舊營,因“同治年間石達開部路過此地,扎寨休息,故名”。同時還指出,上營系“相傳以前某部隊(即石達開部隊)經此,分上、中、下三處安營駐扎,此地居上,故名。”
另外,咸豐縣尖山鄉的楊家營、安家營、羅家營、孫家營和高家營及朝陽寺鎮的趙家營和馬家營,清坪鎮的黃家營和秦家營,活龍坪鄉的陳家營,系唐崖土司、龍潭土司和沙溪土司(利川境內)時期在此駐扎過軍隊而得名。同時,《湖北省咸豐縣地名志》也證實:陳家營系“早年駐過兵營,后陳姓住此,故名”,黃家營“早年系黃姓營居之地”,秦家營“為秦姓營居之地”,其他地方均因“土司王曾在此安扎過兵營,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