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在領獎臺上為什么都喜歡咬金牌呢?這是本能反應,還是上天又一次有意的安排?
以我闖蕩江湖數十載得來的經驗來看,應該是這樣的:
1.回想起小時候對金幣巧克力的謎之向往,想嘗嘗看這是不是巧克力!
2.受各類影視劇影響覺得檢驗金子當然是用牙咬了!(如果是純金,金牌上會有牙印的!)
3.因為太激動整個人都懵懵噠,然后聯想“前輩們以前站在這里的時候都干啥子了?哦對,咬獎牌!”
當然,肯定有些人認為我這樣的解釋未免太膚淺,比如專家。
這是本能的回歸:他們認為這是人的一種動物性,奪冠后放松精神而做出咬金牌的動作,是一種本能的回歸。
這是情感的聯絡:又或者美國天普大學心理學教授法利這樣解釋說:“咬痕就像我們的指紋一樣獨一無二。在獎牌上留下咬痕,就好像把自己銘刻在上面,由此與自己的成就之間建立起某種情感的聯結。”
不過說起擺這個POSE的鼻祖,工頭特意去查了一下,是一位來自美國的游泳運動員——比昂迪!
沒錯!就是他!比昂迪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當時好多攝影記者用鏡頭對著自己,比昂迪感覺有點羞羞噠~ 拿起金牌就往嘴里塞,還使勁咬了一口!
后來,這個動作在奧運會上就徹底火了!火出了美國!火向了全世界!
再后來,這個姿勢成為了攝影師的醉愛,并且漸漸變成了奧林匹克的一個象征。所以每次拍照的時候都會提示運動員咬一下~
當然,也有人曾因為“咬獎牌”發生過意外!從1912年的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以后,金牌就都不再用純金材質制作,每塊奧運金牌的含金量只有6克,占總重量的1.5%,在2010溫哥華冬奧中贏得仰式雪橇銀牌的德國選手大衛·默勒(David Moeller),就在拍照時激動過頭咬斷了自己的門牙。
醉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拿金牌還是得牙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