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錯過了武陵峽的春夏秋,無能如何,武陵峽的冬天是不能再錯過了。
冬天本應是最無味無色的季節,但武陵峽的冬天卻別有洞天,絲毫沒有冬的肅殺和無趣。
武陵峽的全稱應該叫武陵峽口生態旅游度假區,整個景區分為幾大部分:酒店餐飲、溫泉區、賽車場、武陵峽谷。而最吸引人的還是武陵峽山谷,整條峽谷由月亮洞、兵馬洞、天坑洞、楊樹洞四個洞貫穿組成,全長5公里,慢悠悠的可以走上大半天才能繞回來。
從景區大門左側一條蜿蜒的青石鋪就的小路開始,逐漸由平緩到陡峭的人工棧道,這一段木頭繞山搭建的棧道走起來也是非常愜意的,滴答滴答聲伴隨著人語,右邊是石壁,不時還有青蔥的藤植物垂下來,拂你的衣袖和頭發,左邊是從峽谷里而來的碧綠山泉水,彎曲的棧道倒影在水面,走動的人影清晰可見。
木頭棧道很快走完了,開始進入武陵峽谷底的一條隨溝延伸的石路,這條石路也是頗有特點,每一塊石頭中間都有間隔,如同河堤上的過河石,這樣游人們不得不跳躍似的踏過,跳躍式的走路總比中規中矩走路要有趣得多。就這樣走走跳跳,時而看腳下,時而抬頭看景,進入峽谷越深,冷風也就撲面而來,要是夏天真是難得的避暑好處。走著走著,前面已沒有了這種相隔的石頭路,除了換成一段鋪平的峽谷小徑,其他完整的保持了原貌,凸石怪木不時躍如眼中,景致太多,看的眼花繚亂,不知不覺,尋鹿門、山高水長、壽星崖、漸入佳境等眾多美景已被我們甩在身后。
走了大約20分鐘,開始爬山入洞了,走過窄窄的隨勢而上的人工棧道,已見前面一片五彩的燈光,溶洞快到了,四周石壁已開始呈現石鐘乳形態了,似乎有什么在召喚,腳步不由得加快了速度,穿過一道山崖邊的石門,一道掛在兩峽谷之間的吊橋就懸在眼前,要想繼續前行探景,必須走過這座半空中搖搖晃晃的吊橋,膽子小的有恐高的只能望橋興嘆原途返回了。從橋上看下面的深谷,不恐高的也免不了一陣目眩,從谷底看這吊橋,似乎一道彩虹掛在高高的藍天下,美麗而刺激。
沒有人敢慢慢悠悠的走這座幾十米高的吊橋,都是能快就快的走過,畢竟那么高的深谷就在腳底,何況更美的景色還在后面,現在是枯水季節,但峽谷內還是時不時間或看見這里一汪碧綠澗溪,那里一彎清澈的山泉,就如同被鑲嵌在峽谷中閃念的珠寶,雖不能流動,在彩燈的輝映下卻閃動著靈氣,將這一方冰冷的石頭世界抹上一縷柔情。
跨過吊橋前行十幾米,真正就走進了溶洞五彩繽紛的童話世界了。這里麒麟怪石,這里霓燈華影交錯,這里赤橙黃綠青藍紫,一片斑斕的色彩匯聚地。且行且賞,這不是仙女在嬉戲嗎?那里不是雄獅尖牙畢露嗎?這不是春天初長的竹筍么?那里不就是森林的大蘑菇嗎?一幅幅,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藝術品。這光怪陸奇的世界似乎和外面的世界隔離了,只有偶爾洞口折射的自然光才讓人想起這里也是外面世界的延伸。
月亮洞、兵馬洞、天坑洞、楊樹洞就陸續分布在這個奇妙的峽谷里,各自獨立擁有自己淵源的歷史,又緊緊相連相依。幾個各具特色的峽谷洞天風景中,以武陵峽中的書法石刻最多;月亮洞的攀巖飛渡最險;兵馬洞的傳奇色彩最濃;天坑洞的曲折連環最奇;楊樹洞的鐘乳造型最別。
從月亮洞進入,從楊樹洞出來,就完成了從洋坪陳家灣到河口落星的穿越,從谷底幽靜中走出,要開始返程了,走老路返回嗎?那太無趣了,走出楊樹洞前行數米,沿著峽谷頂上一條官道返回,這就是說開始走的是地道,現在開始走天路了。走地道,洞里風景美麗,但冷氣逼人,現在爬天路,雖然趕不上谷底的景色斑斕,卻也拾階而上、小徑紅葉,另一番景致,關鍵是才走一小會兒,開始全身發熱,一點也沒有寒冷的感覺了。
官道,過去曾經是一條熱鬧非凡通往宜昌和襄樊的必經之道,現在雖然冷落蕭條,但從官道盡頭的高坎上,那一層層石頭屋遺址上看,據傳這里都是過去商家匯聚經營的商鋪,那時候這里香客來往,游客不斷。這一片集中的石頭屋和極大的香案石就是最好的佐證。
走完這一處古時石頭屋群遺址,下得山來,整個武陵峽的探險之行就算全部結束了,看了時間,走的不算慢,也用了整整三個小時,整個旅程,其中有冷熱兼顧,有攀巖下壁,有天上谷底,有暗不見天日之處,有高處不勝寒之地,有舒緩有驚險,這一段段精彩紛呈的旅程走下來,已是香汗淋漓,再去景區溫泉中的美美地泡一個熱水澡,豈不是快哉?
據武陵峽管理人員告之,每到周末,遠近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有的沖著溶洞而來的,有的沖著峽谷傳奇而來的,還有的沖著溫泉而來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而來,都是因為武陵峽的美而來的,這就是一個旅游景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
武陵峽的冬天就如此吸引游客,當來年的春天,草長鳶飛,花紅柳綠,武陵峽又會是怎么一番熱鬧的場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