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宜昌市政府出臺《宜昌市加大紓困幫扶力度促進市場主體恢復發展若干措施》,提出對堅守崗位的高級、中級導游和初級外語導游發放穩崗補貼,這是宜昌首次把導游人員納入財政撥款補助中。
《措施》出臺后,市文化和旅游局迅速發布《宜昌市導游穩崗補貼發放辦法》,并受理資料申報。
以此同時,導游短視頻培訓、“千名導游說宜昌”抖音創作大賽等一系列“云游”活動乘勢推出。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疫情和新業態加速的雙重危機下,我們導游要有‘魚’,更有‘漁’。”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肖發喜說。
疫情下導游生存“受困”
6月13日晚,宜昌導游雷閔華接到了一通來自南京的電話。
電話那頭是十年前他接待過的游客。當時他帶著這群游客游覽長江三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離別前他們約定:十年后宜昌再聚。
通話時,雷閔華百感交集:“有人說疫情來了,導游失業了;也有人說以后一部手機就能出游,不需要導游了;但在我心里,無論時代怎么變,導游始終是有意義的,它值得我們去堅持、堅守。”
2009年入行的雷閔華見證了宜昌旅游最輝煌的年代。“每天帶不同的游客,五點多就要起床,半夜才回到家。”2015年,雷閔華考取了高級導游等級證,成為湖北省最年輕的國家高級導游之一。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旅游業深受重創。
宜昌旅游行業先后經歷了五次歇業停工,全市180多家旅行社大部分處于“停擺”狀態,3500余名導游人員生存困難。
雷閔華介紹,疫情爆發后,有的導游轉行,但更多的仍在堅守。無團可帶的日子里,導游在朋友圈賣面膜、跑外賣、打短工,但只要旅游業稍一恢復,他們又出現在崗位上。
“宜昌的導游是深愛這個職業的。”言語間,雷閔華難掩憂傷。
同樣,在因疫情艱難為生的順達國際旅行社,總經理朱光英桌上時不時會出現一份離職書。
朱光英總是細心詢問他們將來的打算,若是有更好的去處便送上祝福,但如果只是因為心灰意冷,朱光英則默默地將離職書收進抽屜。“離職書先放我這兒,如果你想回來,隨時可以回來。”
朱光英說,導游們的艱難她感同身受,但她最擔心的不是沒有旅游團,而是行業后繼無人。“人才都轉行了,即便將來旅游業恢復,也是元氣大傷。要是沒有優秀的人才,行業還有什么未來呢?”
首次為導游人員發放補貼
導游們的艱難,上級政府、主管部門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肖發喜介紹,疫情發生之初,宜昌導游們就自發地籌集口罩,通過國際航班帶回宜昌,無償捐獻給疫情防控一線;兩年來,導游們爭當社區志愿者、新春燈會志愿者、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參加“導游線上說宜昌”視頻大賽……即便生存困難,他們依舊踐行著導游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他們是最美的宜昌形象代言人,職能部門要做他們疫情風雨路上的‘撐傘人’。”肖發喜說。
為了緩解導游生存困境,市文化和旅游局積極對接省文旅廳,主動服務企業用好《湖北省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若干措施》等相關政策;先后三次召開宜昌文旅發展聯盟會議,邀請市總工會、市稅務局、市人社局等相關部門支招,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6月6日,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宜昌市加大紓困幫扶力度促進市場主體恢復發展若干措施》,提出對堅守崗位的高級、中級導游和初級外語導游發放穩崗補貼。
6月7日,市文化和旅游局迅速印發了《宜昌市導游穩崗補貼發放辦法》,細化了補貼范圍、補貼期限、申報條件、申報流程和監督管理細則,并開始受理資料申報。
《辦法》明確,高級導游每人每月發放1500元,中級導游每人每月發放800元,初級外語導游每人每月發放500元;與旅游企業簽有勞動合同或在宜昌市導游協會注冊,且在我市執業的高、中、初級外語導游均可申報。
“這是宜昌首次把導游人員納入財政撥款補助中,這既是一場及時雨,更為穩定我市導游隊伍、避免人才流失,疫后旅游經濟重振儲備了力量。”肖發喜說。
《辦法》出臺后,立馬刷屏了導游們的朋友圈。當天身在海南的高級導游安靜(化名)買了最早一班航班飛回宜昌,連夜翻出導游證等從業證明,整理申報資料。
“等這一刻等太久了。”安靜說。
“真金白銀”重燃行業希望
6月14日,宜昌市骨干導游培訓班在宜昌市委黨校開班。
這并不是疫情后宜昌第一次組織導游技能培訓,但《辦法》的出臺讓這次技能培訓多了幾分振奮人心的色彩。
當天,高級導游趙曉龍早早來到黨校。此時,簽到處已經排起長隊。開班儀式上,全市300余名高級、中級和初級外語導游悉數到齊。
“明顯感受到大家的精神和狀態不一樣了,眼里像有了光。”趙曉龍說,兩年來,很多導游想過轉行,但大多數舍不得離開。
“宜昌的旅游環境、導游的從業環境優于許多城市。”趙曉龍坦言,某些地方導游依舊面臨“低價”等惡性競爭,但宜昌旅游環境很好,旅游企業規范、職能部門監管到位,讓導游愿意長期從事這個行業。
疫情發生后,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多次“以獎代補”,先后舉辦宜昌導游手機攝影大賽、短視頻大賽等,激發導游的工作熱情。在“2021微信視頻號全國導游文旅直播大賽”、“秀美宜昌我代言”宜昌旅游形象大使選拔中,宜昌導游均取得優異成績。
這一次,穩崗補貼更是把“真金白銀”發到導游手中。開班前,肖發喜向導游們介紹了補貼標準、補貼時間、申報條件以及審核兌現的方式。
“只要是符合補貼條件的導游人員都可以申報,資格審核后在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網公示5個工作日后按月兌現。”
話音未落,全場爆發雷鳴般的掌聲。“穩崗補貼猶如一針強心針,讓導游看到了希望,更是有了家的歸屬感。”趙曉龍說。
激勵人人爭做“網紅導游”
培訓班上,《手把手教你拍抖音短視頻》《玩轉抖音直播間》等新媒體課程備受歡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魚’和‘漁’我們希望都能帶給大家。”肖發喜說,在“全民創作”時代,幫助導游掌握玩轉新媒體不僅有助于導游度過旅游空窗期,更能培育新時代的“網紅導游”。
課堂上,講師列舉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導游張斌,通過直播、短視頻等介紹陜西的旅游資源和歷史文化,在抖音上收獲超過800萬粉絲。杭州小黑諸鳴、普陀山小帥等都是通過解說當地的旅游景點成為流量大咖,粉絲已超千萬。
宜昌不少導游同樣主動“觸網”。雷閔華去年8月創建了抖音賬號“三峽小雷”,憑著做導游的經驗,講起三峽大壩、屈原故里等地方文化頭頭是道。不到一年時間已有1.3萬粉絲,視頻點贊量超過8.1萬。
“疫情加快了旅游業的轉型升級,導游不用再坐等景區或旅行社委派,只要利用短視頻就可以把講解變為推廣、把帶團變為宣傳、把實景變為云端。”雷閔華說,他發布的一條三峽大壩的講解視頻,點贊人數超過2.1萬,比疫情前帶團半年的人數還多。
去年至今,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導游協會多次鼓勵導游爭做“網紅導游”。開展開設“宜旅課堂”線上直播培訓、“導游線上說宜昌”視頻大賽、培育“網紅經濟”和抖音探店達人,激勵導游轉型,探索“吃、喝、游、玩”結合的新路線。
本月,市文化和旅游局還將啟動“千名導游說宜昌”、“聽見宜荊荊恩”等系列“云游”活動,挖掘有潛力的網紅導游,培養能創新、能創作、能講解的復合型旅游人才,掀起人人爭做新時代“網紅導游”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