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人家景區屬于人文資源與歷史文化的結合,三峽人家,依山傍水,風情如畫,三峽人家融合三峽文化之精髓,巴風楚韻,峽江今昔,一覽無余。壯偉的長江哺育了三歷代文人騷客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文。如李白的“春水月峽來”,歐陽修的“江上掛帆明月峽”,陸游的“巴東峽里最初峽,天下泉中第四泉”,還有現代大詩人郭沫若的“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翩豬與猴”,陳毅元帥的“三峽天下壯,請君乘船游,
西陵甲三峽,忘返興猶稠”等等。峽文化,它是巴楚民族傳統藝術的精華,巴楚文化在這里交融、繁衍、發展。當博大與神秘結緣,輝煌與厚重聯姻,三峽人家就注定是
三峽旅游的傳奇。三峽人家主要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和石牌抗戰紀念館四個部分,但是我們大多數都是只進入前三個景區 ,石牌抗張紀念館是封閉管理,不能進入景區里面。
公元1943年5月,為保衛陪都
重慶,15萬中國軍隊圍繞石牌與10萬日寇展開了殊死拼殺,取得了被譽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輝煌勝利,粉碎了日寇覬覦重慶的美夢,成功地阻截了日寇進犯大西南的鐵蹄。此戰是二戰期間中國抗日戰場以弱勝強的一次著名戰役。
石牌抗戰紀念館是三峽地區第一個綜合性抗戰紀念館,修建在當年抗戰的軍事遺址之上,館舍面積440平方米,由憑吊緬懷大廳、多媒體展覽廳、圖文展覽廳、實物展覽廳四部分組成,收藏珍貴實物200余件,珍貴圖片近100幅。公元2003年3月,
宜昌市人民政府將石牌抗戰紀念館命名為首批國防教育基地。
石牌要塞旅游區位于
三峽大壩與
葛洲壩的中部,距離
宜昌市中心約20公里。石牌的地名就是因江邊那塊兀立的巨石而得。景區由楊家溪軍事
漂流、石牌抗戰紀念館、石牌抗戰紀念碑三部分組成。那塊巨石為花崗巖質,高32余米,寬13米,厚4米,重約4300多噸,前后左右如刀削一般,儼然人工精心制作的一張“牌”,人們便叫此地為石牌。據說,此石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關于石牌的來歷有著許多動人的傳說,而最“主流”的傳說是玉皇大帝巡視
長江三峽時,被此地的山川形勝所動,降圣牌一道。玉帝之意為何,我們這些凡人至今不得而知。在石牌背后不遠處的山頂有一組風化石,個個有形有神,似唐僧師徒四人路過此地,遠遠望去,如同燈影戲中西天取經的唐僧師徒四人,所以,老百姓把石牌此段峽江叫做燈影峽。
石牌抗戰紀念館和石牌抗戰紀念碑這兩個景區一般是不對外開放的,如果說去三峽人家景區可以看到嗎,答案是可以的,因為在船行駛的途中,我們可以遠眺石牌抗戰紀念館和抗戰紀念碑,但是不能進到景區去參觀。但是石令牌和燈影石是可以看到的,這都是屬于石牌景區里的一系列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