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大好,出去走走。”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國內出游人數達2.74億人次,全國旅游業“井噴”重現。
宜昌旅游同樣喜人:五一假期接待游客606.664萬人次,較2019年、2022年同比分別增長53.66%、67.22%;實現旅游總收入41.5億元,較2019年、2022年同比分別增長149.55%、88.21%,呈現出內涵式發展。
數據的大幅提升,顯示宜昌旅游行業強勁的復蘇勢頭。
全面復蘇后,包括宜昌在內的中國旅游會如何演進?日前,記者專訪了湖北省旅游學會副會長、三峽智庫專家、三峽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闞如良,就宜昌未來旅游的深度融合、爆款產品打造以及城市營銷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全面復蘇
更重要是提升品質
“今年以來,我們接待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小旅行團較前兩年大幅增加,人確實是多起來了。”宜昌五洲假日旅行社總經理楊楊告訴記者,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是她們旅行社三年來最忙碌的一個節假日,現在旅行團已經預定到六七月份,“導游不太夠用了。”
五洲假日旅行社是宜昌眾多旅游從業者的一個縮影。宜昌旅游業的快速復蘇,從宜昌上市公司三峽旅游(股票002627)最新季報也可窺見一斑:公司2023年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4.67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2024萬元,同比增長42.15%,已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
“如果2022年是觸底之年,那么2023年已開啟反彈模式。”闞如良認為,從官方發布的數據來看,今年五一國內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別恢復至2019年的119.09%、100.66%,復蘇應該是2023年旅游業的大方向、總邏輯。
闞如良說,旅游業全面復蘇的2023年,新政策、新產品、新技術、新理念、新潮流、新機會在不斷涌現,“我們像是乘著一艘觸礁停擺后重新起航的希望之船,既免不了產生觀望和遲疑,但又有‘長風破浪,未來可期’的信心。”
闞如良同時認為,復蘇不僅是為了讓數據恢復到過去,更重要的是融合創新,提升品質,邁向未來。
縱深融合
能融盡融但不能強拼硬湊
“未來的旅游一定是融合和多元的。”對于旅游業未來趨勢,闞如良提出自己最新觀察和研判。
闞如良認為,縱深融合最先體現在文旅上,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過去的融合更多是表面的融合,現在則需要下沉,突出文化和旅游和合共生、相輔相成,當然也要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不能強拼硬湊。
行業融合也會進一步提升,通過交通、水利、農業、工業、林業、體育、城建等“+文化、+旅游”,產生引客留人吸金的化學反應。未來國家文化公園、都市圈文旅聯盟、非遺精品線路等跨省域聯動更加頻繁,區域合作更加緊密,進一步推動資源共享、客源互送、品牌共建、政策互惠,開放合作、互惠共贏是大勢所趨。
闞如良建議,要從大旅游的視角,順應文旅消費需求,堅持“用戶思維”,推動宜昌文化、旅游和經濟、社會、教育、生態、對外開放等功能交融,促進“多位一體”價值疊加和價值共創,在共同締造中實現政府、企業、居民、游客等多方共贏。
市場細分
做好做優屬于自己的“爆款”
今年春節過后,各地“爆款”產品層出不窮,西安大唐不夜城“盛唐密盒”走紅抖音,“淄博燒烤”現象級火爆出圈,都吸引了全國關注。
“文旅市場越繁榮,客群細分越精密,就越要找準自己的定位。”闞如良認為,客群細分的邏輯就是:不能做所有人的生意,要做深做細做透一部分人的生意。
比如,年輕客群、親子客群、銀發客群、研學客群、興趣客群、康養客群等等,一群人形成一個圈層,一群人造就一個市場。
在產品細分上,每一類產品都有自身的爆發點,需要打造核心產品,創造獨特賣點。工程旅游、峽谷旅游、湖泊旅游、森林旅游、冰雪旅游、工業旅游、鄉村旅游、非遺旅游、體育旅游、紅色旅游、夜間旅游等等,結合資源特色和文化脈絡,聚焦特點的主題產品,系統性設計開發獨具一格的食住行游購娛要素。
宜昌如何出圈?宜昌的爆款在哪里?對宜昌來說,以屈原昭君為主題的文化及非遺旅游、主題旅游演藝,以兩壩一峽和清江畫廊為載體的山水峽谷、游輪旅游,以城市商圈為載體的文旅消費綜合體、夜間旅游,以鄉村振興為契機的鄉村旅游、民宿度假,以漂流沖浪、冰雪運動、龍舟競技為特色的體育旅游、節慶賽事,應該深化和細分宜昌的優勢產品,“要做好做美做優,從中尋找到屬于自己的爆款產品。”
城市營銷
搭好舞臺與游客共創IP
新疆伊犁賀嬌龍雪原策馬,四川甘孜劉洪帥氣變裝,各地文旅局長在抖音上披掛上陣,一時間吸粉無數,成為流量界“網紅官員”,火爆全網。
去年,宜昌各地縣市區長、文旅局長大方上陣、長袖善舞,推介各地旅游和文化,成為宜昌近些年少見的一道風景。如何聚合優勢,打造宜昌的城市大IP?
闞如良認為,首先是商業共創,需要扶持平臺化經濟的發展,賦予長期的生命力。現在比較火的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圍繞打造國內首個五星級電商直播基地,開啟線上線下互動連接,培育“網紅+直播+電商+集群”模式,構建了現代化的文旅產業體系,形成穩定流量的共創商業平臺。
再就是營銷共創。現在西安已經成為了全國知名的網紅城市,每年千百億的曝光量,絕大多數為游客自發傳播以及二次傳播、多次傳播。其中大唐不夜城,從網紅打卡到全民營銷,不斷通過游客本人的小紅書、抖音為自己打廣告,讓人們樂于參與其中,免費為西安旅游形象和產品代言。
好的故事,讓大家一起來寫,并且融入到大眾生活中去,形成內容共創。比如四川的大熊貓IP,正在被演繹成為年輕人的社交貨幣。旅游目的地和用戶之間通過內容連接,進而通過故事連接了情感,成為相互成就彼此的好搭檔。
在宜昌,不乏有壟斷性的稀缺產品,以“兩壩一峽”為代表,包含“長江夜游”“大壩泄洪”“三峽升船機”“高峽平湖”“船進三峽人家”等多層次長江休閑觀光游輪產品正在抖音上受到關注。從詩祖屈原開始,浪漫就在宜昌植下了種子,“網紅宜昌”由來已久,但用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用吸引游客廣泛參與的話題故事,實現內容的裂變與創新,這是宜昌出圈必須面對的一道必答題。
把握趨勢
讓宜昌旅游有意思、有意義
對于旅游業未來發展,闞如良認為演進趨勢還包括:賦能城鄉、人民共享、高質量、可持續、沉浸式、數字化和國際化。
人民共享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體現,包括公共服務共享、精神文化共享以及美好生活的共享。闞如良認為,旅游產品的高質量,既要“有意思”,又要“有意義”。宜昌未來的旅游產品既要有創新性、獨特性,也需要體現文化內涵、人文精神。旅游服務的高質量,既要提升標準化,又要加強個性化。在餐飲、住宿、交通、公共服務等方面嚴格執行國家和行業標準,確保游客安全、食品衛生、身心舒適,還要根據旅游者提供個性化、定制化、多元化產品與服務。
闞如良建議,宜昌應加快文旅“新基建”建設,依托“城市大腦”和“文旅小腦”建設,提供線上預約、電子票務、智慧導覽、智慧導游、機器人服務等數字智慧化服務,提供智能監控、流量預警等各項功能,進一步提高旅游業治理現代化水平。
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要建設有世界級影響的旅游產品和品牌,包括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舉辦形成一批國際化節慶賽事、會議會展,還要配套一批國際化的度假酒店、度假設施。
對宜昌而言,要打造世界級的宜昌,就是要立足世界級的三峽,世界級的工程,世界級的文化,集中打造世界級的旅游吸引物。長江三峽、三峽大壩都是世界頂級資源,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長江三峽國際龍舟拉力賽都是有世界級影響的賽事,三峽游輪和宜昌長江游輪夜游也有成為世界級業態的潛力,宜昌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的成果也具有世界級影響的潛質,這些有很好的基礎和實踐探索,需要不斷創新做大做強,持之以恒做出更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