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霧繚繞的
神農頂半山腰,藏匿著一處秘境——大龍潭金絲猴研究基地。在大龍潭金絲猴基地,生活著上百只川金絲猴,它們以獨特的社群結構在這片保護區內繁衍生息。
每天上午11點,護養員一聲吆喝,“萌猴們”就仿佛聽到了“暗號”,它們跳躍于山林之間,飛奔而來。幾位護養員將盆中的花生撒向猴群,萌猴們“吱吱吱”的叫喊著剝著花生吃了起來。
在這里,金絲猴們并不害怕人們,反而和大家顯得很親密。幾只膽大的成年猴甚至會靠近護養員,用靈活的手指輕拽他們,討要額外的“零食”。一只母猴帶著她的孩子跳樹攀枝,小猴子還跟媽媽學起了爬樹。
“看那只體型最壯碩的公猴,它就是這個社群的統領。”護養員指著一只毛色格外鮮亮的成年雄猴介紹道。川金絲猴的社群如同一個龐大而有序的家族,由多個 “一夫多妻制” 的小家庭和全雄單元組成。
大龍潭金絲猴野外基地始建于2006年1月,是國內少有的集金絲猴保護科研、自然教育于一體的多功能平臺。
大龍潭金絲猴研究基地負責人蔣軍介紹,“每天凌晨5點,我們的工作人員就會上山尋找猴群。它們夜間棲息在海拔較高的安全地帶,我們需要引導它們到保護區域,然后科研工作人員會從8點開始全天觀測。”
每日兩次的投喂是雷打不動的功課。夏季的中午十一點與下午七點半,護養員會準時送來桃子、胡蘿卜、蘋果等“加餐”。“現在植被豐茂,這些只是補充,它們的主食還是山間的嫩葉等。”蔣軍解釋道。
近年來,
神農架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金絲猴種群數量穩步增長,活動范圍持續擴大。
目前,神農架地區分布有金絲猴11個種群、數量1618只。蔣軍介紹,“兩年一胎”的低繁殖率曾是種群增長的瓶頸,加之幼猴在樹間跳躍時易墜落,金絲猴野外成活率僅約50%。但隨著保護區成立與科研監測強化,猴群不僅數量翻倍,社群結構也更趨穩定——成年雄猴會在種群遷徙時“加盟”新群體,甚至帶領家庭遷入,形成動態平衡。如今大龍潭核心猴群已從80余只增到105只,活動范圍也持續向周邊山林擴展。
不同于普通景區,大龍潭金絲猴研究基地至今未對游客開放,卻為研學團隊打開了一扇窗。
研學團隊可以通過預約,在引導下觀察猴群進食、社交行為,了解神農架生態保護的成果。武漢學知旅行社今年夏天推出的研學課程——神農架暑期獨立營就有大龍潭金絲猴研究基地一站,已開放預約。
金絲猴對環境變化很敏感,研學團隊進入景區時,會提醒大家不要大聲尖叫、要穿著與周圍環境顏色比較相似的衣服,和猴群保持一定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