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區簡介
袁裕校家庭博物館是中國首家平民家庭博物館,于2011年9月30日開館,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點軍區五龍村五龍河街,占地30畝,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館展實物收藏品達2萬余件;圖文史料1萬余件,其中包括了逾200萬字的100余卷《家庭檔案》及近60萬字的《袁裕校家志》。館展內容涵蓋了袁裕校家庭自19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100余年歷史;又上溯至該家庭始祖從河南遷徙到興山定居的1461年,時間跨度500年。
來到點軍區五龍村的袁裕校家庭博物館,你會被這里一件件看似平常的展品所震撼:關乎身家性命的一紙田契,引發知青情愫的一張老照片,物資匱乏時期的糧票、油票、火柴票,甚至于上個世紀農村家家戶戶可見的土灶……說它們“平常”,是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是尋常百姓家的生活物品,說“被震撼”是因為這些物品都帶著深深的時間烙印,如今已難得一見。
這3萬多件日常物件,有家具、衣物、家庭生產器具、墓碑等,大到雕花床,小到繡花針,還有各類文字資料,包括公糧契約、購物清單等,僅僅是照明用具,就有菜油燈、桐油燈、洋油燈、煤油燈、罩子燈、馬燈、煤氣燈、電燈;杯子也有上百個,從土杯子、木杯子到陶瓷杯、不銹鋼杯、電杯、熱水瓶;更不要說電子產品的變化了,從袁裕校小時候玩兒的土電話,到搖把電話、固定電話,再到BB機、手機……可以說,這里記錄了袁裕校家庭自19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100余年歷史。
宜昌是楚文化發源地,文化歷史厚重深沉。袁裕校家庭博物館作為中國首個平民家庭博物館,收藏了袁家4代自清末到新中國百年來的生活生產實物和非物質的家庭文化遺產,并整理出家庭檔案,編撰成《袁裕校家志》,記錄了百余年來宜昌的變化發展,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檔案,填補了中國方志史上家庭志書的空白,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而且印證了歷史和時代的進步,該館的建成是宜昌文化事業創新發展美麗畫卷的又一道亮麗風景。
袁裕校家庭博物館成為愛國傳統教育基地和宜昌市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地標。各種基地也在博物館紛紛掛牌。“國防教育基地”、“省情市情教育基地”、“湖北省家庭檔案館示范基地”、 “宜昌市知識產權保護單位”、“教學實習基地”等都在博物館的門口樹立了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