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區簡介
中亞楠木林風景區位于宜昌市夷陵區霧渡河鎮交戰埡村,規劃總面積26.98平方公里,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注冊資本1億5千萬元,現有從業人員 38 人,2016年5月公司與清華大學、中國老教授協會及國杰研究院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并將其作為科普教育、培訓及休閑度假基地,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風景區位于宜巴高速和宜興大道交匯處 , 距宜昌市區約60公里,自駕車1.5小時即到,是游客到重慶、神農架旅游陸路的必經之地,交通極為便利。風景區在當地小地名叫“下鳳巖”,據當地老人講因落鳳凰而得此名。地形復雜,山水相間,全年雨量充沛,光熱水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為15.9度,大于等于30度日數全年僅10.5天,日照差年平均8.3度,既無酷暑也無嚴寒。山莊內奇峰競秀,山中溪溝縱橫,植物資源豐富,水質純凈富含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飲用甘甜清涼,清華大學李公教授等專家組多次到當地考察后盛贊峽鳳巖:似霧似雨潤草新,吐納自在悅清晨;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長廊夜話無蚊憂,仙境澤溪任遨游。
中亞楠木林景區入口大門
也因其獨特的氣候,使這里有大片的野生楠木,金絲楠、竹葉楠、潤楠、水楠等。經南京林業大學普查,海拔在700—950米近5平方公里內分布有15萬株金絲楠木,醉大的一株胸徑80cm,樹高32m,是全國醉大,種類醉全,種群醉多的野生楠木群,百年以上的金絲楠近120株。據專家考察發現這里有20000多種植被,且很多屬于國家瀕危植被,成為科普教育基地具有特殊意義。
風景區建設周期為12年,總投資約四億元,從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為一期建設。主要進行景區的6公里主干道路的修建及綠化,項目包括:景區便道5000米、架設4公里高壓線;通訊基站建設;四層主題賓館建設、裝修以及賓館附近生活設施,河道清理、21個河道筑壩等基本建設。已投資近一億元,為股東自有資金,目前企業無任何貸款及債務。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為二期建設,主要進行景區廣場、接待中心、觀光電梯、索道及棧道的設計建設。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為三期建設,主要是完善旅游區產品體系建設促進旅游產品的轉型升級。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為四期建設,主要是完善景區內旅游景點的建設,豐富旅游產品,提升服務水品。景區預計2017年5月開業,可接待人次達10萬人次,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億元(不含餐飲、住宿、購物及其他游樂設施收入);預計到2025年項目建成后年接待人次可達110萬人次,可實現銷售收入9.6億元(不含餐飲、住宿、購物及其他游樂設施收入)。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可解決就業人員300名,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公司董事長回饋社會,保護生態,帶動當地老百姓走向致富的愿望。
2016年11月20日,宜昌市旅游局、夷陵區人民政府聯合主持召開《中亞楠木林旅游區總體規劃(2016-2025)》專家評審會。武漢科技大學、三峽大學、湖北三峽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湖北省旅游發展決策咨詢專家委員會、宜昌市旅游局、順達國際旅行社、宜昌市環境研究所等7名專家組成的評審專家組,通過認真討論評議,一致認為:景區資源豐富、基礎扎實,定位準確、功能分區合理,戰略目標清晰,是將來很有旅游前景的理想之地,同意該規劃通過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