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區簡介
巴東縣博物館始建1988年11月,屬三峽移民搬遷單位。遷建巴東縣博物館址位于新城云沱小區,2009年4月17日竣工開放。博物館的辦公、展廳、庫房設計為三層仿古建筑綜合樓,近3000平方米。
巴東縣博物館
建館之初,接收移交來的文物近萬件,以民族文物為主。
三峽工程淹沒區文物搶救保護工作,出土文物和標本萬余件,為三峽文化中巴、楚文化起源、發展、交融的典型文物。
特別三峽淹沒區的地上文物保護,在省文物局的領導和關懷下,集中搬遷復原了11棟古建筑,在云沱小區博物館旁征地37畝復建。以寇準親建的秋風亭為主的一批亭、古寺廟、古民居、古作坊、古橋梁等古建筑群,主體工程已完工,經過省文物局專家組驗收合格,正準備進行環境整治工程,建起后將作為文物公園對外開放展示。據旅游部門估計,該文物公園醉低可評為“AAA”級景點。
將來,博物館文物展覽與以秋風亭為龍頭的古建筑群文物公園結合一體開放展示,為三峽旅游線上增添一道十分耀眼的人文景觀。
巴東縣博物館建立于1988年11月。現有在職干部職工28人,退休1人。其中副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3人,助理職稱3人,處級職稱1人。
經過十多年的三峽工程、清江水布埡工程、滬蓉高速公路、蘭杭高速公路、宜萬鐵路、忠武天燃氣管道等工程的文物保護工作,專業干部隊伍實力雄厚,水平與技能飛躍提高。近年來,發表獨著、合著論文、發掘簡報、考古報告十多篇。
縣境內所轄省、州、縣級文保護單位70處。其中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州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0處。
博物館的辦公、展廳、庫房設計為三層仿古建筑綜合樓,近3000平方米,與職工宿舍樓在新縣城的云沱小區正在興建中。
地理位置非常好,面臨長江,西距209國道長江大橋1公里,長江大橋北岸處就是國際旅游景點神農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