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區(qū)簡介
大余灣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qū)木蘭鄉(xiāng)雙泉村,南距武漢城區(qū)68公里,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大余灣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大余灣為核心的油菜花海,向前后延伸了有十多里距離,面積3000畝。大余灣現(xiàn)有村民108戶,居民324人,有40多棟明清時期古民居。
大余灣得木蘭山之靈氣,鐘靈毓秀,人才輩出。據(jù)村譜記載,曾有宋代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出自該村。這里村民聰慧勤勞,雕匠、畫匠、石匠、木匠遠近聞名,特別是制陶窯匠較多,曾有“十漢四窯匠”之說。大余灣的建筑是典型的婺源民居風貌。細看族譜,定居者果真和江西婺源有血緣呢。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余姓大戶從江西北部婺源、德興遷居今天的黃陂區(qū)木蘭川。川北的德興村之名正是源于江西德興。而川南的大余灣則至今保留明清時代石砌宅子數(shù)十幢,建筑風格是鄂民居中的精品,有較高的建筑研究價值和考古價值。
黃陂大余灣古鎮(zhèn)
大余灣整體布局奇特,75棟明清古建筑遍布,大多數(shù)古民居外墻上遺留著清代手繪彩色壁畫,計有上千幅。站在村后舊寨山上鳥瞰全村,其“左邊青龍游,右邊白虎守,前面雙龜朝北斗,后面金錢吊葫蘆,中間懷抱太極圖”的風水格局清晰可見。在形式和格局、用材與技術(shù)上,體現(xiàn)出極為完整的安居構(gòu)想:“前面墻圍水,后面山圍墻。大院套小院,小院圍各房。全村百來戶,穿插二十巷。家家皆相通,戶戶隔門房。方塊石板路,滴水線石墻。室內(nèi)多雕刻,門前畫檐廊。
黃陂大余灣古鎮(zhèn)
大余灣旅游路線
自駕:先抵達湖北省武漢市中心城區(qū),向北進入黃陂區(qū),去大余灣與去木蘭山是同一條路線。如走南線,從研子崗鎮(zhèn)就要東拐了,從木蘭山川下游進入,不必翻山坡,但要經(jīng)天然堤涉過灄水河。如走北線,從長嶺鎮(zhèn)東拐,有一條南向岔道可翻山入川(可惜還未安裝指路標牌),翻山時有幾個盤山彎道還是要格外小心。周圍有木蘭八景等多個4A級景區(qū),在武漢賞花,詳見武漢賞花地圖。
背包:從漢口火車站乘坐292路公交車(刷卡3.6元/現(xiàn)金4元)直接坐到終點站:釣臺道新客運中心。大約1小時路程。下車后,旁邊就是黃陂汽車客運中心。到站內(nèi)買黃陂——梳店的車票,票價6.5元。這趟車會途徑大余灣門口,跟司機說一聲在大余灣門口下車。路程約半小時。下車后就可以看見大余灣的售票處了。需注意的是:下午從梳店——黃陂的車醉晚是2點半從梳店出發(fā),到達大余灣也就是2點45分左右。大余灣附近沒什么地方可以住宿,因此,大家需要自己掌握好游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