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區簡介
三峽植物園是湖北宜昌市人民政府與中科院武漢植物園于1998年11月共同建立的,2006年6月經省編委批準為副縣級事業單位,是中科院直屬的十三個骨干植物園之一。三峽植物園位于宜昌市東郊土門金銀崗,東臨夷陵區鴉鵲嶺鎮高溪村、南接文畈村,西與伍家區伍家鄉靈寶村接壤,北與伍家鄉南灣村搭界,漢宜公路貫穿園區,距宜昌市中心僅15公里。是宜昌城郊目前僅有的植被醉好、物種醉豐富、面積醉大的綠色寶地。
三峽植物園位于宜昌市東郊夷陵區與伍家崗區交界的土門金銀崗,漢宜公路貫穿園區,距宜昌市中心10公里。植物園占地360公頃,森林覆蓋率92%。現保護高等植物140科468屬1260種,是宜昌城郊目前僅有的植被醉好、物種醉豐富、面積醉大的綠色寶地。
三峽植物園屬社會公益性事業單位,主要職能:圍繞收集、遷移、保存、展示、開發、利用三峽地區珍稀瀕危特有植物和生物多樣性,開展保護研究工作。同時,承擔重要野生動植物種質資源搶救保存、全市林業技術研究、科研成果轉化推廣、林木良種培育試驗示范、園內國有森林資源管護等工作任務,并以專業技術提供社會公益服務,經費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F有職工69人,在職38人,其中省管專家1人。擁有高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8人、工人技師16人。
三峽植物園自成立以來,先后承擔部省市級科研項目51項,獲部、省、市科技進步獎、推廣獎23項,共發表論文85篇,出版合著一部,獲省市優秀科技論文及自然科學學術論文獎38篇。宜昌市林科所連續3年被評為湖北省“十佳林業科技單位”、“十佳林業科研推廣單位”,全省林業系統“先進集體”,連續多年被宜昌市人民政府評為全市林業系統“先進集體”,先后有2人獲“宜昌市勞動模范”光榮稱號。
三峽植物園成立于1998年,是宜昌市人民政府和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共同興建的副縣級單位,屬社會公益性事業單位,是中科院十三個骨干植物園之一。植物園位于宜昌市東郊夷陵區與伍家崗區交界的土門金銀崗,漢宜公路貫穿園區,距宜昌市中心10公里,城市105公汽直達。占地360公頃,森林覆蓋率92%。
2009年5月,經市編委批準,三峽植物園與宜昌市林科所合署辦公。主要圍繞收集、遷移、保存、展示、開發、利用三峽地區珍稀瀕危特有植物和生物多樣性,開展保護研究工作。同時,承擔重要野生動植物種質資源搶救保存、全市林業技術研究、科研成果轉化推廣、林木良種培育試驗示范、園內國有森林資源管護等工作任務,并以專業技術提供社會公益服務?,F有職工63人,編制57人,在職36人。其中市管專家1人、省管專家1人,高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8人;工勤人員16人,其中工人技師15人。
三峽植物園自成立以來,先后獲部、省、市科技進步獎、推廣獎23項,其中獲國家林業部科技進步獎5項,省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3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5個,省政府科技成果推廣獎2個;共發表論文85篇,出版合著一部。連續3年被評為湖北省“十佳林業科技單位”、“十佳林業科研推廣單位”,全省林業系統“先進集體”,連續多年被宜昌市人民政府評為全市林業系統“先進集體”,先后有2人獲“宜昌市勞動模范”光榮稱號。2005年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三峽植物園積極開展圍繞科技推廣,積極構建宜昌林業經濟發展的科技支撐體系,圍繞珍稀瀕危特有植物的搶救保護,積極打造國家關鍵地區(三峽地區)植物資源戰略基地。
收集、遷移珙桐、水杉、南方紅豆杉、巴東木蓮、荷葉鐵線蕨、疏花水柏枝、宜昌木姜子、豐都車前、宜昌黃楊等326多種15000多株,努力建成三峽庫區珍稀瀕危特有植物展示區和三峽地區植物種質資源庫。先后30多次接待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新西蘭、愛爾蘭、希臘、南斯拉夫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訪問,與國內外20多家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與交流,引進國內外優良綠化苗木和經濟林品種共31種5萬多株,成為宜昌市重要的國際林業技術交流平臺。爭取建設了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林木優良無性系快繁基地,先后引進繁育各種栽培植物100多種500萬多株,成為三峽地區重要的林木良種繁育基地。收集馬尾松120個優良家系和154個優良無性系,建成國家良種基地--馬尾松種子園和種質資源圃。收集保存英、法、德、美、日等10國7個樹種37個種源的落葉松,成為國際上保存落葉松樹種及種源醉豐富的地區。積極開展核桃、獼猴桃等經濟林木的良種選育及推廣工作,常年堅持“送科技下鄉”,努力開展立業實用技術的示范與推廣,先后建立示范基地2600畝,建核桃、獼猴桃等經濟林木推廣基地50000多畝,成為宜昌及周邊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技術力量。
15年來,三峽植物園是全市林業部門中第一個獲得省政府科技進步一、二獎的林業單位,獲獎率占全市林業系統的55%,獲省政府及以上科技成果占全市林業系統的85%,占全省地市級林業科研成果的52%。成為了宜昌市國際林業技術交流平臺、宜昌市林業技術推廣示范基地、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基地、動植物物種保存基地。同時,通過幾代人的艱辛創業實現了從一個縣屬國有林場到市級林業科研所到副縣級國家植物園的跨越;實現了從以所帶園到以園帶所的國際植物園管理體系模式的轉變;實現從種樹伐木為主要經營管理形式到開展林業技術研究推廣向開展植物資源保護、利用,構建林業技術支撐體系的跨越。
三峽植物園將在市委市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高舉生態文明大旗,認真打好“三峽牌”、“生態牌”、“科技牌”,積極圍繞一個目標、建設“三個庫”、“三大基地”、形成“四大產業”,推進植物園持續快速發展。努力把三峽植物園真正建成三峽地區珍稀瀕危特有植物搶救保護的基礎工程、宜昌建設世界水電旅游名城的重要工程、宜昌建設生態文明的標志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