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鳳凰古城入選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記者近日了解到,上周,國務院(www.gov.cn)發布了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包括河北、山西、浙江、福建、湖南等10個省市的17處風景名勝區進入名錄。
有了“國家級”的名頭,對風景名勝區意味著什么?深圳不少業內專家表示,這個名頭對行業和游客來說有利有弊。有了“國家級”的帽子,旅游設施設備、旅游安全保障、管理手段等都應跟上;而游客普遍對“國家級”的期待不高,認為目前很多國家級風景名勝,都存在與“國標”帽子不協調的情況。
是非曲直姑且不論,國家級名勝風景區,的確應該將自身的綜合質素與“國家級”的帽子相匹配,才能真正令游客滿意。
風景名勝區2007年已設“國標”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名單,河北的太行大峽谷、響堂山、媧皇宮景區,山西磧口景區,浙江大紅巖景區,福建靈通山、湄洲島景區,江西神農源、大茅山景區,湖南鳳凰、溈山、炎帝陵、白水洞景區,重慶市潭獐峽景區,西藏土林—古格景區,寧夏須彌山石窟景區以及新疆的羅布人村寨景區被列入該批次名單。根據國務院有關文件的闡述,風景名勝資源是中華民族珍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遺產,各級地方政府要處理好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統一規劃和管理風景名勝區,切實做好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對風景名勝區有關工作的指導和監督,促進風景名勝區可持續發展。
事實上,早在2007年5月,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向各省、自治區建設廳、直轄市的建委(園林局)發布通知,印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驗收考核標準》(以下簡稱《驗收標準》),要求各地遵照執行。該項通知的發布,目的是通過驗收考核,督促各風景名勝區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將《風景名勝區條例》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促進風景名勝區事業健康持續發展。
可以看出,當年的驗收考核依據即是《驗收標準》,而標準中有明確的6大方面內容,包括機構設置管理職能、總體規劃編制實施、違規違章建設查處、監管信息系統建設、標志標牌規范設置和管理規章制度建設等,具體的考核要點則有17項。
風景名勝區“國標”要切實執行
也即是說,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都通過了《驗收標準》,今后將在“國標”范圍內進行管理。事實上,深圳旅游業專業人士及記者隨機采訪的游客紛紛表示,國內各風景名勝區確實存在著“景區統一管理與一區多治的不協調、快速發展與景區規劃編制工作滯后的不協調、合理開發與部分景區無序建設的不協調”等問題。有游客指出,在“十一”黃金周期間,各地風景名勝區內出現的游客超限、游客因擁擠發生意外、游客與景區管理人員發生沖突等現象都說明,以上描述的幾種不協調情況的確一定程度地存在。
深圳國旅新景界相關負責人表示,旅行社與景區之間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不少景區存在著道路、停車場等基礎設施薄弱、管理人員的素質及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等問題,通過了“國標”的風景名勝區,更應該在這些方面做出相應的舉措,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帶頭作用。
自駕游達人孫先生表示,國家應該制定法律法規來約束和管理旅游區。但推出“標準”之外,對“管理的管理”更應該提倡以人為本、以游客為本。前一段時間宣布的西藏珠穆朗瑪國家公園,覆蓋6個縣市、兩條生態谷地、5座8000米以上高峰以及拉孜(縣)民俗文化旅游園區、拉孜錫欽溫泉景區、樟木雪步崗森林生態旅游景區等。按理說,公園票價180元并不高,針對車輛收取的環境保護費也并非不能接受,但收費即意味著雙方產生了消費和服務關系,當游客付錢之后,能夠獲得的服務是什么,這個卻應該有明確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