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雖有神,淫祀亦其俗。
石馬系祠門,山鴉噪?yún)材尽?/p>
潭潭村鼓隔溪聞,楚巫歌舞送迎神。
畫船百丈山前路,上灘下峽長來去。
江水東流不暫停,黃牛千古長如故。
峽山侵天起青嶂,崖崩路絕無由上。
黃牛不下江頭飲,行人惟向舟中望。
朝朝暮暮見黃牛,徒使行人過此愁。
山高更遠(yuǎn)望猶見,不是黃牛滯客舟。
黃陵廟古稱黃牛廟、黃牛祠,又稱黃牛靈應(yīng)廟,歐陽修稱其為黃牛峽祠。黃陵廟位于西陵峽中三斗坪鎮(zhèn)黃牛巖下九龍山麓的一塊臺地上。黃陵廟是長江三峽地區(qū)保存較好的唯一一座以紀(jì)念大禹開江治水為主體的古代建筑群。這里保存有大量珍貴的有關(guān)長江三峽特大水文遺跡和實物資料,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里可稱謂長江三峽地區(qū)水位變化的資料庫。這些資料為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和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shè),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水文依據(jù)。
黃陵廟,始建于漢(也有說建于春秋時期的),是勞動人民為紀(jì)念神牛助禹開江治水而興建的,故原名為黃牛廟。此廟氣勢雄偉,古色古香,背倚高山,面臨大江,無論是逆水上行,還是順?biāo)埋偅h(yuǎn)遠(yuǎn)便可盡收眼底。獨特的位置、美妙的傳說、悠久的歷史,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黃陵廟早就成為宜昌一處名勝和三峽的一處佳景。
黃陵廟是三峽地區(qū)一處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195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湖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黃陵廟作為明代古建筑,被國務(wù)院批準(zhǔn)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為了更好地保護黃陵廟,原宜昌縣(現(xiàn)為宜昌市夷陵區(qū))政府1977年正式成立了黃陵廟文物管理處。
游覽黃陵廟,鐸鐸風(fēng)鈴似乎是在訴說長江1870年的那場大水,巍巍禹王殿,似乎在告訴你,新一代大禹根治長江洪水,實現(xiàn)“高峽出平湖”的宏偉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