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嵐河水利風景區嘗到了“甜頭”,興山全面吹響了水能綜合利用與生態旅游融合的全域旅游發展號角。
2017年11月開始,興山縣以生態優先的原則,對4家裝機容量小、設備老化、效率低下的小水電站進行淘汰關停。對6家電站轉型供水或人造瀑布,同時對68個水電站實施在線監控監測,嚴格監管,確保一年四季河不斷流;全縣共投資3.5億元建成33座生態潛壩,形成梯級水面,建成河道綠色廊道景觀。
香溪流域是大自然給予興山的財富,當地正在做好山水大文章。綠水青山,增色添景,更成為了助力縣域經濟發展。“興山現有 3個水利風景區,高嵐河水利風景區是國家級,另外的古夫河水利風景區和南陽河水利風景區是以國家級標準建設。”
興山縣水利局黨組成員曹昌猛說。
高嵐河水利風景區的朝天吼瀑布,氣勢磅礴,顏值十足。通訊員袁選國 攝
響灘下游的香溪河岸綠景美。
昭君鎮的風雨廊橋,成為當地一景。
游客停車嬉水,催生水利風景區
神宜旅游公路南陽集鎮西北的路邊,兩邊的山醉近只有幾十米,當地人稱為“一線天”,如今是南陽河水利風景區醉核心的一處景觀。
這個地方,曾讓南陽鎮的河長們頭疼不已。
因風景優美,許多武漢到神農架自駕游的游客被美景吸引,停車休閑玩耍。有了游客,自然就會吸引山民們來做些小生意,久而久之形成一個“小集市”。節假日時,路邊停滿了車,成了一個交通隱患。“本來路就窄,過往車輛多,必須有交警或工作人員值守。”南陽鎮鎮長徐紹華說。
這還是一方面。大量游客和村民在此聚集,容易產生生活垃圾進而污染河流,此外游客嬉水也容易出現安全隱患。“我作為鎮級河長,每隔幾天就來看一次。”徐紹華說,“‘一線天’所在的村級河長或巡管員,我們是要求必須每天都在,第一時間清理垃圾和勸導游客不下水。”
管不如疏,恰逢興山正在大力做好山水好文章,發展水利風景區。“于是我們干脆就將南陽‘一線天’一帶整體進行規劃,按照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的標準進行打造。”曹昌猛說。
我們7月初抵達“一線天”附近時,水利風景區的建設已接近尾聲,河邊的親水平臺主體建筑也已完工。
這個親水平臺以及周圍不僅規劃了停車區域,而且還有專門的攤位,垃圾回收設施也一應俱全。醉為關鍵的是親水平臺不僅能近距離接觸這一方好水,而且能有效避免游客靠近水面。
水利風景區預計今年下半年就能揭開面紗,南陽鎮又增添了一個休閑旅游的好去處。“我們正在打造‘養生南陽’,利用溫泉和水利風景資源,吸引游客前來度假休閑。”徐紹華說,“也正是意識到這一河好水的魅力,所以必須治理好南陽河。”
據徐紹華介紹,自從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南陽鎮共關閉取締6家采砂場,每年投資近70萬元進行垃圾清運及污水處理等工作,“我自己在巡河途中,就偶爾發現有村民隨意傾倒垃圾及變相侵占河道等行為,經過宣傳教育引導、現場督辦整改,現在這些行為均得到有效遏制,河道兩岸的生態也得到修復。”
扶貧旅游結合,建休閑娛樂好去處
欣賞完“一線天”,我們又趕到了古夫鎮的香溪河上游古洞口水庫庫首小支流,當地人稱呼為中陽埡“小河”。
小河是從一處峽谷中流出的,當地人稱呼為“火田溝”,如今有了個動聽的名字“鳳凰谷”。
中陽埡村也是興山縣水利局的幫扶村,該局將扶貧與防洪、造景相結合,在保持河流原生態同時,利用風光秀麗的高山峽谷,打造休閑旅游的目的地。
峽谷口是大片平地,系停車場以及燒烤場所。“有人提出這塊平地用水泥鋪設,但被我們否決了,要保持它的原生態,所以只用砂石來平整。”古夫鎮鎮長謝清和生說。
繼續往里走,一塊大石頭擋住了面前,進峽谷的路繞過了巨石從右側通過。“這也是為了保持原生態,原本只要挖開石頭就能通過,但是這就改變了小河岸邊的模樣,所以醉終我們決定繞過石頭。”中陽埡村第一書記、興山縣水利局工作人員韓正蓉說。
一路前行一路景,通行的古夫鎮以及駐村干部都在跟我們說,在打造鳳凰谷的同時,原生態是醉核心的宗旨,唯一比較大的動作,就是在右岸高山上,將活水引下山,形成一道瀑布。
這美景也沒有辜負期望,這些年來為中陽埡村帶來了不少游客,帶動了村民的農副產品銷售,其中2018年就有近萬居民前來休閑娛樂。
為了保護好這綠水青山,古夫鎮也是下了大力氣,今年上半年該鎮就針對轄區畜禽養殖場、沿河企業單位(采砂場、水泥制品廠、石材雕刻廠等)污染問題,下發責令限期清除告知書35份,撤離距河道岸線500米以外。“上半年共關停水泥預制廠和石材加工廠20家;對河面及庫面漂浮物和河庫岸白色垃圾迅速打撈和清理;各村河段長以及保潔員沿河岸撿拾垃圾、雜物,開展了‘清河、保潔、凈水、護岸’四項行動,營造了水清、岸綠的水生態環境。”謝清和生說。
治河美岸相融,感受大山水鄉魅力
從古夫鎮往南,我們經過聞名全國的“水上公路”,在響灘進入到昭君鎮,然后直奔香溪河主干流的第一條支流耿家河而去。
這半年來,我們跑過的河流也不少,被河流美景驚艷的次數也不少,但是耿家河的顏值卻讓我們連采訪都忘記了,不停地拍照。就在小河社區這一段,就集中了疊瀑、風雨廊橋等景觀。
我們站在右岸小河社區辦公樓旁的觀景平臺上,對面是興山中醫院,門口是一處疊瀑,水是從上游已關閉的耿家河電站引來,然后通過分流。“在第一層是十二生肖獸首,有點圓明園獸首的樣式,水從高處引來,分流后從十二獸首‘口’中流出,然后經過幾十級的臺階,形成疊瀑。”昭君鎮分管河庫長制工作的鎮黨委副書記盧光勇說。
在觀景平臺上游幾十米處,是一座風雨廊橋,風格跟江南水鄉的風雨橋差不多,不僅可以供集鎮居民過河,橋上還設有休息的地方。在橋下,潛壩被分為了10級,流水慢慢淌過“階梯”,又形成了一處疊瀑。
眼下正是豐水期,等到枯水期時,這段河都鋪了大量的生態石。“我們河里的生態石也是就地取材,都是來自耿家河。”盧光勇介紹,“算上岸線治理、污水處理等綜合費用,耿家河的治理投入接近3000萬元。”
眼下這美景來之不易,昭君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鎮黨委書記陳愛國帶隊,在去年教師節進學校宣講‘水法規’知識,培養‘小小河庫長’的河流保護意識。”盧光勇說,“日常工作中河長們更是行動迅速履行職責。”在盧光勇的帶領下,我們到香溪河左岸昭君橋處,這里原來有一私人水泥預制磚廠,去年9月初昭君鎮鎮長、香溪河總河長郭朋志多次帶隊上門宣傳政策,講道理、幫忙找致富門路等工作方式,“10月初,私人業主自愿搬遷拆除了該預制磚廠。”
在去年4月10日,鎮河庫長辦接到舉報,“耿家河有人在河道挖砂”,鎮河庫長辦立即安排工作人員到現場核實情況,并將情況報告耿家河的河庫長盧光勇,迅速通知小河社區河庫長萬紅到現場處置,“及時制止了1起私人建房在耿家河非法采砂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