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山縣,隸屬于湖北省宜昌市。因“環邑皆山,縣治興起于群山之中”而得名 。截止2018年10月5日,土地面積2327平方公里,轄2鄉6鎮96個村(居),總人口17.06萬人,縣政府駐古夫鎮。
全縣地貌結構為“八分半山一分田”,人均耕地1.08畝。有水能、礦產、林特、旅游四大自然資源。滬蓉北宜巴高速公路、十宜鐵路均從該縣穿境而過 ,鄭萬高鐵在此設興山站。興山通用機場正在規劃和建設中。
群山環繞的興山縣城
2017年,興山縣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43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67萬元、1.13萬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位居全市第二,人民群眾安全感位居全省第一。 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2019年4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興山縣退出貧困縣。截至2017年,興山縣共轄6鎮2鄉,共計88個行政村,8個社區。
興山是民族團結和平使者王昭君的故鄉,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全國文明縣城”等殊榮,滬蓉高速橫貫全境,古昭接線路被譽為“中國醉美水上公路”,時速350公里的鄭萬高鐵與沿江高鐵交匯興山,并在縣城設站,是居家、旅游、興業的祥和之地。
位于興山的醉美水上公路
興山縣醉美水上公路(古昭公路)是我國首條生態環保公路,位于王昭君的出生地湖北省興山縣,為雙車道二級公路,這條公路全長10.9公里,其中有4.4公里是建在峽谷的“水上”,整條公路寬12米,總投資4.4億元。正因這兩座特大橋架在河道中,故得名“水上公路”,夾岸風景秀麗,又被人們稱為“醉美水上公路”。
興山磷礦儲量4.6億噸,是全國三大基地之一;優質大鱗片石墨儲量1億噸,是中南地區唯一的鱗片石墨大礦;花崗巖儲量52億立方米,是全國14個重點石材出口基地。三峽香溪國際旅游休閑區、昭君村古漢文化旅游區、朝天吼漂流等旅游資源豐富。精細磷化工、碳基硅基新材料、石材建材等主導產業方興未艾,縣屬國有企業興發集團是世界上醉大的六偏磷酸鈉和中國醉大的三聚磷酸鈉生產企業,位居中國企業500強。
2019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30.5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87億元,同比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57.18億元,同比增長9.8%;第三產業增加值59.53億元,同比增長5.7%。三次產業結構由2018年的10.77:43.90:45.33變化為2019年的10.62:43.79:45.59。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17281萬元,與上年持平;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3218萬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稅收收入49937萬元,比上年增長1.2%,全年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78213萬元,比上年增長19.4%。市場主體蓬勃發展:全縣市場主體11394戶,同比增長10.8%,新登記市場主體1821戶,同比增長11.6%,市場主體注冊總資金113.41億元,比同期上升16.4億元。
據2019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統計,城鎮新增就業人員4474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7%。
脫貧攻堅成效顯著:2014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總規模為56855人,建檔立卡貧困村13個,2015年啟動精準扶貧工作,目前,1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全縣4戶10人未脫貧,綜合貧困發生率0.008%。經多輪動態調整后,扶貧信息系統鎖定貧困人口總規模19690戶53292人。2019年4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發文批準興山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興山縣城的昭君雕像
興山縣是漢明妃王昭君的故鄉,始建于吳景帝永安三年(260年)。1949年8月,興山縣屬湖北省宜昌地區。1992年7月6日,此縣劃歸宜昌市管轄。